西部大开发让泰国人知道了中国之美——访2018年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泰籍专家关国兴
科技日报 2018-12-10 11:15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庆祝改革开放40年·见证

在2018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颁奖仪式结束当晚,记者见到了获奖者之一、来自泰国的关国兴。他有着典型的东南亚人肤色,面对来访记者,有些拘谨。

1969年,关国兴生于泰国曼谷。祖籍广东,族姓“关”。爷爷当年离开中国时,国家尚贫弱,怀着对国家兴旺的憧憬,给唯一的孙子取名“国兴”。高中时,关国兴自学中文,每天坚持2至3小时。

1996年,关国兴作为泰国导游第一次来到中国,抵达九寨沟。“那时泰国人境外游都选择欧洲等地,到中国也是去北京、上海或广州等沿海城市,没人愿意带团到西部地区。”

当时的九寨沟,交通十分不便,旅游团从成都开车花了16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设施不完备,不注重卫生,“食物便宜,种类少,包装随意,给人一种很土的感觉。”关国兴笑称,“第一次来,觉得跟泰国一些地方不能比。”

但九寨沟之行,注定了关国兴与中国的不解之缘,也让他成为中国巨变的见证者。

“我被中国迷住了。”关国兴走遍中国18个省(市、区),每到一个新地方,他都感觉对中国所知甚少,“中国之美和历史文化之迷人,我想让所有在泰国的人知道。”

21世纪初,中国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部对外开放带来历史性机遇。考虑到地缘因素,加之蜀文明与泰文化相近,关国兴开始思考如何促进泰国和四川的长期合作。他想在四川培养一批泰语人才,让这些人成为中国和泰国友好往来的桥梁。

2004年起,他到四川几所大学推介这个想法,但没有高校对开设泰语培训班感兴趣,更别提开设泰语专业。一年后,中泰经贸联委会第二次会议在清迈举办,时任中国副总理吴仪在会议中特别提到中泰旅游。在会议现场的关国兴,更加坚定了要推动中泰特别是川泰之间实质性合作的想法,同时把川泰合作的起点定位在成都和清迈的友好交往上。

开设泰语专业的事在2006年迎来转机,关国兴与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达成合作,一边开泰语培训班,一边做泰语专业课程计划。2008年,成都大学成为四川省首所开设泰语专业的高校。

汉语像“脐带”,引着关国兴回到故里。在泰国各种公开场合,他经常讲中国西部特别是四川的经济发展,也乐于谈论三国历史。泰国首席贸易代表欧兰·柴帕瓦给他取外号“Mr. Chengdu”(成都先生)。

成都首开泰语培训班,至今已12年。关国兴说,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中泰两地人民不断相互了解。蜀文明灿烂,西部大地兴旺,越来越多的中国故事被泰国人熟知。泰国人愿意到中国旅游,政府也大力支持两国贸易发展。“西部大开发和如今的‘一带一路’倡议让两国联系更加紧密。”

“泰国的汉语学习热还在持续升温。接下来我的重点工作是在泰国推广中医。”4年前,70多岁的母亲病危,关国兴奔回泰国,带妈妈去找当地中医做针灸。关国兴称,母亲接受中医治疗后恢复健康,“现在可以走路,像往常一样去菜市场”。

关国兴被触动,希望更多泰国患者能通过中医缓解病痛。2014年,经由泰国那黎宣大学特聘医学专家华人陈泰赞牵线,关国兴联系上那黎宣大学医学院院长,二人一拍即合,着手策划项目方案。

4年努力没有白费,现在就等那黎宣大学医学院扩建的大楼落成。关国兴很开心:“其中有一层专门划给中医,政府审批后就会成立中医系。”而且已选好两个分院地址,届时将作为推广中医的试点。

与中医打交道好几年,关国兴有了自己的理解。他强调,中医要跟西医现代技术相融合,做到信息公开,注重国际化。“要把中医翻译成英语和其他语言,不然外国人看不懂。”他们的中医项目招生时就要求学生有西医基础,同时要懂汉语。

“有些事是我们的梦想,不能等。”关国兴表现出一种对时间的紧迫感,他害怕“老了后做不动”,项目的“灵魂人物”陈泰赞也已经70多岁。他们很着急,希望有中国方面的医院参与进来,一起推动这个项目。

距离第一次来中国已经22年,关国兴感慨中国变化:城市繁华,科技发展迅速,经济日益发达,人们打扮时髦,路上车辆的喇叭声变少,国际化程度高……

查看原地址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