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国语,1940年出生于河南叶县的一个农村家庭,1964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分配到云南省农垦总局工作直到退休。曾任云南省第七、八、九届政协委员。
冯国语对书法情有独钟,几十年如一日,勤学善思,刻苦研学,成为蜚声海内外的知名书法家,有“云南第一笔”的美誉,出版书法理论作品两部。长期以来担任云南省文史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九州书画院院长,中国外交部书法协会顾问、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等。
30多年来,因书法情结,月三林对冯老深怀景仰,成了忘年之交。2023年国庆期间,月三林参加云南省美术馆举办的“墨韵初心——楚雄·书法四人展”,冯老亲临开幕式现场,并到展厅观看每一件作品,在鼓励月三林的同时也指出了其作品中的不足。月三林热泪盈眶:“冯老,您身体不好就别来了!”冯老和蔼慈祥地说:“我要讲诚信,答应你了,就要来!”这就是一个老艺术家的人品。
(冯国语在云南省美术馆展厅点评月三林书法作品。徐寅生/摄)
一个秋高气爽、云淡风轻的下午,月三林按照约定时间按响了冯老家的门铃。冯老携夫人双双站在门口把月三林迎进屋,亲切握手,热情沏茶,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访谈话题。
月三林请冯老介绍他的学书经历和体会,对书法爱好者予以启发。他有些谦逊又不失直爽:“我很笨,小时候老父亲教我写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总是写不好。”接着冯老讲述了他的学书经历。
(冯国语在给学员做书写示范并讲解技法。徐寅生/摄)
冯老说,“我父亲是个文化人,从我6岁起,他就教我写字,而且要求很严,慢慢的就把我的书法兴趣培养起来了。受父亲影响,我最早写柳公权、颜真卿、赵孟頫楷书,后来学习魏碑、大小爨碑和王羲之一脉的行草书。我的体会是先学楷书,包括隶书和篆书,再学行草书,这样功底会更扎实。就像盖房子一样,不管造型怎么变,装饰怎么样,框架一定要稳固,否则就是危房。写字也一样,楷书当然也包括隶书、篆书,就是立框架,框架不稳,字就站不住。有句话叫‘字怕上墙’,就是这个道理。”
(冯国语的书法作品。杨汝金/摄)
学书法临帖是必须的,而且不能马虎,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过关,但最终要“走出来”,形成自己的风格。月三林的体会是要有创造性思维,根据自己学过的碑、帖,把有些特点融合起来加以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加进去一些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自己的风格,不看落款就知道是谁写的。传说郑板桥有个典故:晚上睡不着觉就在肚皮上划字,不小心划到他老婆肚皮上去了,他老婆生气地说:“你有你的体,我有我的体。”郑板桥顿悟,于是不断改进自己的字,最后形成了“板桥体”。月三林的字也是“改造”出来的,他有个想法,尽可能地让人看得懂,所以老百姓比较喜欢月三林的字,好多牌匾都请他写,所以书法界有人戏称月三林是“冯半城”。
(冯国语的书法作品。杨汝金/摄)
“学习书法总的讲就是临池不辍、拟古创新、彰显个性三句话。”冯老把学习书法的方法精髓和盘托出,足见长辈对中华书法发展的期冀与真诚。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沈鹏对冯老的书法做过精妙概括:“法得魏晋意,神求山川雄。承古出新篇,气度犹恢宏”。冯老的书法真草隶篆融会贯通,个性鲜明,好看耐看,其艺术成就可见一斑。
当今书坛出现所谓的丑书、射书、吼书等,月三林请冯老谈谈看法。冯老毫不隐晦个人观点,他说,不管什么书,也不管什么体,只要存在就有其合理性,至于能走多远,要看大众的接受度,有的也许会自生自灭。“但我认为书法的根在古人那里。古人从小到老就用毛笔写字,很执着地深入研究怎么样把字写好,这是我们无法比拟的。古人的东西我们一辈子也学不完。书法博大精深,用笔千变万化,‘古法’永远不能丢。”冯老语重心长地说。
(冯国语的书法作品。杨汝金/摄)
关于“书法纯艺术”的观点,冯老明确表示不同意。他说,现在书坛上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在是信息化时代,汉字作为沟通交流信息的功能已经被电脑等现代化工具所替代,因此不必强调书法的适用性,应当是纯艺术,这是不对的。书法表面上写的是汉字,实则是从书写技艺走向心灵的艺术,也就是说汉字是书法艺术的载体,没有汉字就没有书法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书法也一样,如果书法与生活脱节,搞那种抽象的纯艺术的东西,没有书法的法度,乱涂乱画一气,让人看不出个所以然,那不就成了“鬼画符”。书法首先要把字写好看,尽管一个字有多种写法,但不管你怎么写,要有法度,让人看起来有一种美的享受,真草隶篆皆应如此。其次要表情达意,不仅要传递信息,在书写过程中喜怒哀乐跃然纸上,充分表达书者的情绪,所以说“字如其人”。譬如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表达的是文人雅士相聚,酒酣时抒怀的兴致,描摹山清水秀之美;而第二行书颜真卿的《祭侄稿》则流露出侄子以及兄长被叛军所杀的悲痛,同时表达为国除害的家国情怀,这就是书法艺术特有的魅力。
淡泊名利是冯老的为人品格。他说,“我从来没有当过官儿,一个单位干到退休,除了工作就是写字,很单纯。”冯老给月三林讲了他两次移民的机遇,1992年,新加坡经我国外交部同意请他去新加坡大学讲中国书法,后新加坡相关部门希望他留在新加坡教中文和书法,并给出了优厚的待遇,但冯老断然谢绝。他说:“我是中国人,要回到中国去!”还有一次是去泰国清迈作书法交流,有家企业想请冯老留下来,冯老也拒绝了:“不能只想发财而不爱国!”
(冯国语的书法作品。杨汝金/摄)
严谨务实是冯老一贯的工作作风。上世纪八十年代月三林在昆明上大学时请他去学校作了两次书法讲座,他总是提前备好课,边讲课边板书,条理清晰,通俗易懂,对同学们的书法作品逐一点评,还亲自做书写示范并解析技法,至今历历在目。他说:“不管是讲课还是作交流发言,我都要提前准备好稿子,这是对别人负责也是对我自己负责。”
冯老一边吸着氧一边与月三林交谈,一晃两个小时过去。月三林实在不忍心继续打扰冯老,便起身告辞,他执意起身送月三林到门口。看着冯老有些虚弱的身躯和慈祥的面容,月三林脑海中浮现出一句话:“德艺双馨气自华”。
(冯国语的书法作品。杨汝金/摄)
冯国语简介:长期以来担任云南省文史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九州书画院院长,中国外交部书法协会顾问、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等。其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书法大展,5次获一等奖,1000余幅作品远播日本、韩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德国汉堡画廊、慕尼黑画廊和意大利米兰画廊均有收藏;所写的“发展航天,振兴中华”八个大字,于2002年4月4日搭载神舟二号在太空遨游7天返回后,珍藏于国家航天博物馆;2020年,中国艺术杂志通过公众投票,冯国语被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书法家;长期从事书法教学,多次应邀到北京大学、新加坡大学讲学。其作品和传略辑入《中国现代书法界名人辞典》《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名鉴》《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现代美术通鉴》《中华人物辞海·当代文化卷》《世界文化名人辞海·华人卷》。(月三林 文旅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