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新发展阶段奠定理论基础
中国网 2020-10-28 08:40

李全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中国经济社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对社会发展的总要求已从重总量过渡到了重质量的时代,我们迫切需要为新的发展阶段研究、确定思路并奠定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五中全会将从更为广阔和综合的视角来探寻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会议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未来5年乃至15年的中国发展擘画蓝图。

五中全会有着较为特殊的时代背景。早在2012年11月15日,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2013年2月26日至28日召开的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拟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推荐的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和拟向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推荐的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同时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建议国务院将这个方案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在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召开的三中全会中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至此,本届领导集体的基本执政方针已跃然纸上。

在过去的八年时间,我们经历了“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后半程和“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全过程。在即将收官之年,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在稳步发展过程中,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方针指引下,正在逐步实现向高质量发展的过渡。同时,在这期间我们也经历了不少风雨。国际形势诡谲多变,全球经济周期在壁垒渐高背景下的剧烈波动,各类国际贸易、金融摩擦,甚至是部分区域的军事摩擦。但我国近年来从未停止改革的步伐,一方面从十二五规划到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实现了产业结构的渐进式改革;另一方面由于内部严明纪律,反腐败改革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此外,涉及到金融市场改革、民生保障制度改革、军队改革等一系列改革也都在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展开。五中全会的召开,既是对上述改革的一个总结,也是对后续改革的规划设计,并将逐步完善新时代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五中全会有着鲜明的时代意义,将为今后一段时间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明确方向。根据9月28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相关精神,五中全会将会在更高更深的层次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理论基础。全会将会明确我国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将会强调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下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将会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地位,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将会强调构建“双循环的”新的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效率优先导向下的高质量发展;当然也会继续强调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以确保党中央关于“十四五”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五中全会承担着重要的时代使命。在十四五规划的相关重大问题纳入讨论之际,今年各领域已陆续出台了多项重大政策,比如5月11日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以及在更早一些的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均从深层次论述了下一步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和深化路径。上述文件中提出的都是涉及跨时代改革的重大任务,而近期需要解决在复杂的内外部形势下,如何尽快形成以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远景需要解决包含所有制、基础性制度、要素市场化、政府管理和服务、民生保障制度、开放型经济、市场经济法制等诸多重大体制机制改革进程的实施。这些改革不仅仅为中国经济“六稳”的实现起到支撑作用,更为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实现二次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制度基础,值得我们期待和进一步深入研究。(责任编辑:唐华)

查看原地址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