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贡小镇,买海鲜的船家
香港是明珠,有高楼大厦,有维多利亚,有迪士尼,有shopping mall,还有看不尽数不清的人流。从小在帝都长大的茱莉亚,根本不稀罕这些。
作为一名资深旅行者,茱莉亚去过很多好玩又有趣的冷门景点。茱莉亚把这些地方写成游记,发表在报章网络上。没想到几年后,很多冷门景致,变成热门景点而面目全非。这种蜕变,就好比一个纯情少女变成了邻家大妈。在这种喜欢分享又舍不得分享的纠结中,茱莉亚写了这篇香港游记,走进繁华港都乡下的小镇和无人离岛。
西贡小镇
看见香港往返机票很便宜,茱莉亚就顺手订了一张,三天后顺利抵港。寸土寸金的香港,除了人所共知的花花世界,还有森林、离岛、小镇、农场和植物园。茱莉亚买了一张香港行政地图,比较一番后,看着“西贡”这个名字很有风情,就钻进地铁直奔西贡而去。
从闹市铜锣湾酒店到西贡,地铁配上小巴,大约1个小时就到了西贡。小镇临海,海边常有卖海鲜的小贩。
镇子上虽然有麦当劳和西餐厅这种现代生活的痕迹,但还能找到几家老店铺。
这家杂货铺像个老式的农村合作社。柜台上的台秤,看上去比茱莉亚的年龄还要大。杂货铺里弥漫着一股特殊的味道:有点甜,有点咸,还有点霉。味道加上货架上的商品,让茱莉亚想起上世纪70年代北京胡同里的供销社。
超有年代感的老台秤
杂货铺里的简装卫生纸,像不像上世纪七十年代北京产“洁”牌卫生纸?
山楂片、花生糖等怀旧小食品
西贡现在依然有农户和渔民。所以杂货店里出售简单的农具、渔具。还有农作物的种子。
西贡小镇上还有一家旧书店。这家店被收录到了当地旅游手册里。
还有个菜店。菜店看起来生意兴隆。买菜的顾客穿着背心裤衩,一看就是本乡本土的老顾客。大部分果蔬都是撮堆儿卖,价格相当亲民。
各种平价蔬菜
各种平价水果
盐田梓村
离开西贡小镇,有各路游船通往不同的离岛。月亮湾岛因为沙滩好,游船多,但是游客也多。盐田梓村是个无人岛,比较幽静有历史感。如果喜欢闹中取静,那么盐田梓村就是最佳之选了。
茱莉亚买了一张船票,登上“好姐号”摆渡客轮。乘坐此班“好姐号”的游客只有20人,其中包括一支摄影发烧友团队15人,茱莉亚和其他纯游客只有5人。客轮上挂着船长的驾驶证,上面写着驾驶员的名字。女船长好姐,名字里果然有个“好”字。好姐开船非常熟练,坐在驾驶台上,还脱了鞋子,神情就好像我们骑自行车一样泰然自若。
女船长,好姐
经过20分钟大海航行,绕过一个又一个的微型小岛,船就到达了盐田梓村。
小船顺利靠岸。盐田梓村现在已经没有居民,只有荒芜的房子和盐田。虽然早已没有人居住,但是并不意味着无人管理。白天,岛上有3名服务人员,负责打理小卖部和接待客人旅游活动;晚上,岛上有3只狗负责值夜班。
盐田梓村曾经是个小小渔村,有近三百年历史,曾为陈姓客家人居住。村里的族谱记录详实:广东陈氏兄弟在岛定居后,以晒盐、务农、捕鱼及畜牧为生。前后经历了十代,族谱中给后代排了字辈:"孟"、 "可"、"源"、"基"、 "廷"、 "国"、 "荣"、 "华"、 "富"、 "贵"。陈氏祖先给后人排辈,通过名字寄托着对荣华富贵的美好愿望。随着世事变迁,村民不断迁出,现在的小岛已长期无村民居住。
曾经为香港提供食用盐的盐田
盐田梓村还是香港少有的充满客家风情的天主教村落。1879年一名叫圣福若瑟的奥地利神父,不知动了哪根筋,不远万里来此传教,随后几年村民全部信奉了天主教,从此成为一个中西文化相结合的客家小村。村子里最主要的建筑是圣若瑟堂,建于1890年,教堂迷你简朴,内饰色调很有中国特色。2004年修复后的教堂,作为全香港保存最完好的乡村小教堂,还曾获得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优异奖。在一年一度的宗教节日里,百多名村民都会“回乡”聚首,回忆小岛当年的热闹生机。
近些年,村民们汇聚社会资源,对以前的盐田和村屋进行复修,推广宗教文化,介绍以前的简朴生活,还提供中、英及客家话三语服务。村口贴着一个警示牌,内容相当的正式:任何人未经授权,不能随便动岛上的一草一木,否则送官必究。
盐田梓村的后人,借助这种非常独特的客家文化和天主教文化,加上自然融合的原生村落风貌,把小岛的教堂、红树林、盐田、民居、文物进行收集整理,开设了原生态的乡村文化展览,让人们登上小岛,就仿佛时光倒流回了“想当初”那一刻。
已经废弃的客家房屋
登岸后,第一间屋子就是村公所,如今已经改建成咖啡馆。店里摆放着一些传统文物器具作为装饰品,店里提供一些传统的客家点心、饮品和小纪念品。
村公所咖啡馆
一条小路串联起盐田梓村几个主要的景点:盐田、教堂、小学、民居。
盐田梓村还曾有一所启蒙学堂名曰:澄波学校,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创办,曾经是香港西贡地区九十九条乡村中,唯一有英文学习班的学校。现在是小岛的民俗博物馆。村民们把家里曾经用过的板凳桌椅、锅碗瓢盆、农具渔具等生活生产用品放在小学里,弄成了一个微缩民俗博物馆。
曾经的澄波学校现在是村里的民俗博物馆
村民把曾经用过的东西整理陈列做成这件简朴的微缩博物馆
客家人的老物件渔具和杂物展室
客家人的老物件生活用品展室
客家人的老物件铁皮鸭蛋盆
看到这些老物件,茱莉亚非常感慨。我们生活中的那些不再需要的老物件,往往是人们眼中没用的东西。但是经过简单的收拾整理,加以陈列展览,就会带出一种历史感。在大陆,很多有历史有故事的文物,长期处于“孤儿”状态,没人管它的死活。或许是大陆的“宝贝”太多,大家都见怪不算怪,见宝不识宝了。
同船而来的一个的女孩子更绝。上岛后就直接换上了泳衣,在码头下的一小片海滨上,做起了日光浴。虽然海滩巨小,大约不到100平方米,而且不是细沙,但却是她一人独享的纯私家领地。那一刻,海水清澈,只有海风、海浪的声音。
茱莉亚独自一人在岛上闲逛,周围寂静没有人声,看着空荡荡的老屋,忽然觉得有点可怕,赶紧循着原路一路小跑回来,直到看见那一团摄影发烧友,才放慢脚步。这样看来,享受寂静也是需要勇气的。
作者:
陈洁,女,曾任《北京青年报》特派记者,《法制晚报》人文地理编辑,现为私房面包师,海外小众景点发掘者。
常年自由散漫游历于地球各地,擅长在世界角落里寻访各类偏门景点,并自得其乐徜徉其中。可以轻奢享受长途游轮,也能苦行单车千里美国西海岸。
上半年欧洲面包店侦查美味秘密,下半年美洲农场里采摘葡萄柚,只要是在路上,都是她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