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航天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西安举办 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
中国网 2019-04-24 09:32

2019年4月21 日, 第二届中国航天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西安翱翔小镇进行,图为参赛队参加公开路演 。

2019 年4月21 日, 第二届中国航天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西安翱翔小镇落幕, 通过激烈的角逐,“智能飞行器” “高性能超耐腐蚀烧结钐钴永磁” “环保胶粘剂” 等多个项目在大赛中脱颖而出 ,并在当地成功落户。

当前, 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平均水平。 第二届中国航天创新创业大赛所开辟 “双创” 研发新模式,有效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 。

聚焦航天梦想,立足自主创新

“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指示。

立足“航天梦想”,中国航天创新创业大赛是“航天日”年度活动专项赛事,并依托中国航天两大集团,由中国航天基金会、中国宇航学会和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主办。

当天, 经过路演、打分等激烈角逐,湖南航天磁电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 “ 高性能超耐腐蚀烧结钐钴永磁 ” 项目获 创新组一等奖,西北工业大学研发的 “智能飞行器” 项目获得创业组金奖 。

经过广泛征集和动员, 第二届中国航天创新创业大赛共征集项目519项,并根据项目来源分为创新组和创业组: 创新组主要来自航天两大集团及其他军工集团的下属院所,共231个项目; 创业组的288个项目则由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及与军工集团相关的企业构成。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包为民,担任第二届中国航天创新创业大赛的评审组长 。

中国航天创新创业大赛实行两轮选拔制,坚持公开透明、逐级遴选的评选方式。2019 年3月8日,专家组评选出20个优胜项目进入决赛。本次决赛采用公开路演形式进行评选,由10名评审专家根据项目情况进行评分,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包为民应邀担任评审组长。

导入市场因素, 推进项目落户

本届中国航天创新创业大赛面向全社会进行项目征集,范围包括商业航天、智能制造、新材料无人机、信息技术等八个符合国家产业发展规划的领域,大赛还特别鼓励具有“一带一路”、军民融合等背景的相关项目参赛。

“当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共识,但如何进一步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仍然是科技界乃至社会各界所面临的一大难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包为民认为,这要求科技工作者和市场营销团队有机结合,更好地实现科技信息与市场信息的交流。

科技成果转化难题是老生常谈的问题。 来自清华大学一份统计数据显示,该校科技成果转化数据只有5%左右。 根据国家发改委相关数据 , 我国当前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平均水平上世纪90年代 ,美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就已达到80%。

本届中国航天创新创业大赛成功导入市场因素,将科技创新成果的市场占有和转化应用情况作为评价因素之一。其中,“天然气低成本制造双元炭基体 A320飞机刹车盘 ”“环保胶粘剂”等多个参赛科研项目成功落地转化为生产力。

通过评选表彰、宣传对接、双创服务,中国航天创新创业大赛为技术创新项目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最大化地促进技术创新产业投资工作的发展,为地方发展赋予新动能。

“中国航天创新创业大赛进一步营造了陕西西安创新创业的氛围,不断推动、提升创新创业的质量和标准,对于实现创新创业的追赶、超越有着重要意义。 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管理委员会主任刘宇斌认为。

西咸新区是中国航天创新创业大赛决赛的承办单位。 刘宇斌还进一步介绍说, 本届大赛的多数科研成果将在位于沣西新城的翱翔小镇落地。

2019年4月21 日, 第二届中国航天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西安翱翔小镇进行,图为参赛队参加公开路演 。

发现顶尖人才,促进航天科普

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 ,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 是在奋斗中成就伟业、造就人才的时代。

“包括航天科普在内的科普事业,对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特别是对提高对青少年教育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包为民院士呼吁各界要进一步加强对科普方面的关注和投入, 要不拘一格放手使用优秀青年人才。

“科学技术是促进生产力变革、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动力,是人才智慧的创造,人才在科技进步中发挥着最关键的作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余兴安认为。

聚焦航天梦想、立足自主创新, 中国航天创新创业大赛突出人才实干, 力求发现最顶尖的创业人才;通过评选表彰、宣传对接、双创服务,中国航天创新创业大赛为技术创新项目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最大化地促进技术创新产业投资工作的发展, 中国航天创新创业大赛 得到多个部委、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

据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航天局为大赛指导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西北工业大学、中共陕西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陕西省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陕西省工商业联合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为支持单位,中国宇航学会、中国航天基金会为主办单位。

查看原地址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