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校实验室走进“小县城” 引领“京津冀协同”数智化升级
中国网 2024-08-09 19:34

2024年7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就《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北京高校赋能河北县域发展的实践与探索》这一课题前往高动态导航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河间实验室开展调研活动。

image.png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强劲驱动下,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携手河间市政府,创新性地设立了高动态导航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河间实验室。这一举措旨在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跨越,深度契合国家对石油天然气行业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的迫切需求,同时精准对接河间市科技创新升级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

一、引领企业装备智能升级

地处华北油田与渤海钻探公司周边的河间市,尽管依托200余家民营石油钻采加工企业形成了坚实的工业基础,但长期以来,该产业受限于低技术含量、高能耗及激烈竞争的困境,转型升级迫在眉睫。面对此状,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主动出击,深入生产一线,细致调研,最终促成与河间市政府的深度合作,共同打造了“高动态导航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河间实验室”这一产学研融合的新高地。

image.png

实验室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导向与地方发展实际,聚焦智能化井下工程参数精准测量、扭力冲击器及其高效检测设备等核心技术瓶颈,实现了多项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不仅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更将前沿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推动当地产业升级的强劲动力。通过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实验室累计承接企业委托项目超过30项,总金额逾1500万元,显著提升了行业影响力与技术创新能级。

image.png

自成立以来,实验室已成功转化科技成果40余项,催生了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领军企业,直接拉动当地相关企业年产值增长超过2000万元,成效斐然。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实验室成功打破了智能钻头生产领域的国际垄断,助力河间企业跃升为全国唯一具备自主生产智能钻头能力的企业,不仅极大增强了本土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更为我国石油天然气装备行业的自主化、智能化进程树立了新的里程碑,有效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image.png

二、勇担县域人才培育重任

高动态导航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河间实验室不仅深耕技术前沿,还积极担当起推动河间地区人才培育与发展的重任。河间本地众多中小学纷纷到访实验室,进行观摩学习,亲身感受科技的无限魅力与深远影响。为学生们搭建起了一座连接理论知识与前沿实践的桥梁,极大地拓宽了他们的学习视野与探索空间。

这一举措不仅为师生们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学习平台,更提供了宝贵的机会,让他们能够近距离接触并理解尖端科技背后的原理与应用,激发了学生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与无限遐想。点燃学生心中的科学火花,传承科学精神,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助力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茁壮成长,成为未来科技领域的中坚力量。

image.png

三、县域创新发展的典范路径

高动态导航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河间实验室的诞生,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与河间市政府携手共进的硕果,它开创性地引领了高校实验室资源向县域深度渗透的新纪元。这一创举不仅彰显了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更为县域科技创新注入了强劲动力。

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典范

河间实验室以其独特的运作模式,实现了产学研的无缝对接。实验室科研人员积极走出象牙塔,深入企业一线,与产业界紧密合作,精准捕捉市场需求与技术瓶颈。在此基础上,实验室成功研发出多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如承压高达200MPa的井下测量工具及高精度涡轮流量计等,这些创新成果不仅填补了行业空白,更推动了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与转型。

科技创新平台的构建

河间实验室不仅是科研的沃土,更是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它充分利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丰富资源,构建起一个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技术咨询、人才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创新平台。这一平台不仅为河间市及周边地区的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与智力保障,更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才培养与引进的双轮驱动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河间实验室深知此理,始终将人才培养与引进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实验室通过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河间市培养了一大批具备扎实理论基础与丰富实践经验的科技人才。同时,实验室还积极联合申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以项目为纽带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加盟,为县域创新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与强大动力。

image.png

高动态导航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河间实验室所展现的卓越成就与成功模式,蕴含着向全国各县域地区广泛普及与深化的巨大潜力与宝贵价值。以下策略,系由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经过深入调研和与当地领导访谈,进行总结提炼得出。旨在有效推动该模式的全国县域推广,为县域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能。

image.png

一、强化政策引导与支持:政府角色的关键

为激发高校实验室向县域下沉的活力,政府应扮演积极引领者的角色,出台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吸引力的政策措施。这包括但不限于提供专项科研资金、优惠的场地租赁与建设补贴,以及税收减免等经济激励措施,旨在显著降低实验室入驻县域的初始成本与运营负担,为其在县域的深耕细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深化校地合作机制:构建共赢新生态

构建稳固而富有成效的校地合作框架,是推动高校与县域深度融合的关键。双方应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合作目标与路径,共同打造科研平台与产业创新中心。这不仅能够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共享,还能促进知识、技术与资本的自由流动,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聚焦需求导向的研发:精准对接产业需求

高校实验室应紧密围绕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需求,实施需求导向的科研策略。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盟等方式,确保研发项目紧贴市场脉搏,解决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关键技术难题。这种以市场需求为驱动的研发模式,将极大提升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与应用价值。

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释放创新活力

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此,应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搭建科技成果交易平台,定期举办科技成果展示会与交流活动,提升科技成果的曝光度与影响力。同时,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扶持力度,提供资金、政策与市场的全方位支持,确保科技成果能够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五、人才为本:强化人才培养与引进

人才是县域创新发展的核心资源。高校实验室应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通过设立专项奖学金、提供实习实训机会等方式,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投身县域建设。同时,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引进高层次人才与先进技术,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智慧。

高动态导航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河间实验室的成功实践,为全国其他县域树立了典范。其成功经验表明,通过政策引导、校地合作、需求导向的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以及人才培养与引进等策略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推动高校实验室向县域下沉,为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未来,这一模式有望在更多县域得到复制与推广,共同书写县域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供稿/自动化学院于士凯、张晓涵,图片/高动态导航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河间实验室)

查看原地址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