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共产党员咧,非常上进,平日里就喜欢学习钻研种植技术。你不知道,他可优秀了,从一个种植小白,到现在连我们平平果业李光全李总,都很佩服他的管理能力呢!”一听见有人在了解贫困户陈名聪的情况,他的帮扶责任人,河心洲村副书记唐立军立马从大堆资料中抬起头来,那副双眼发亮、极力“推销”的模样,让人既感动又忍俊不禁。
精准帮扶,让他重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今年39岁的陈名聪,90年随家人从娄底迁居大通湖区,前几年在湖北从事伐木工作,每个月收入在7000—9000元之间,负债20万在家盖起了小洋楼,妻子在家照顾两个小孩,小日子过得还算滋润。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7年一次意外,陈名聪被树砸伤,导致椎骨断裂、肋骨断了7根、右肩胛骨粉碎性骨折,躺在病床上的他一度消沉。“那时候躺在床上的我心里挺难受的,作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还这么年轻,要是这么一趟不起了,家里怎么办?老婆孩子怎么办?”
在医生的尽心治疗和家人的悉心照料下,出院时恢复了大半。健康问题得到了缓解,生计问题又成了悬在陈名聪头上的“一把刀”。正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扶贫工作组来了,充分了解他家实际情况后,确认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咱们不看远的,就看近的,平平果业就在我们村里,学起技术来也快,即使有什么问题,也能立马请教,近水楼台先得月嘛,我给你好好讲讲咯。”为了帮助陈名聪一家走出困境,唐立军不仅为他带来了政策,帮助解决两个小孩的读书问题,还多次找他谈心,鼓励他创业,积极为他“谋”出路。
通过多途径了解,陈名聪发现大通湖区土地肥沃,从未出现过果树“黄龙病”现象,他终于坚定信心要种植“脐橙”树。但想要带来大效益,就要形成规模,早年因为疏忽,个人信用出现问题,在这急需用钱的档口,小额免息贷款未能成功申请,资金又成了他寻梦路上的“拦路虎”。
以为梦想就要至此“搁浅”,却又迎来了“转机”。在一次亲友聚会中,他和叔叔陈松柳谈起了这个事,将前期调研情况同叔叔、堂弟进行深入交流。出于帮扶心理和对种植业的看好,叔叔愿意出资,2人一拍即合。
辛勤钻研,让他技术纯熟,衣带渐宽终不悔
千里征程脚下起。在村委会的帮助下,他以450元每亩的价格集中流转350亩土地,在李光全的指导下,以“矮化密植”的方式,将280亩土地种上了脐橙树,开始了他边做边学“当老板”的创业路。“这个行业真的很累,但是没有退路,只能咬牙走下去。”自身农事知识的匮乏,让他觉得特别吃力,开始疯狂“汲取营养”,向“平平果业”取经、查阅大量学习资料、去外地考察、参加镇里面组织的每一期培训课。平日里有事没事就往李光全果园里跑,看人家怎么做,要注意些什么。李光全对这个“好学”的“徒弟”倾囊相授。打药季节为了节省工时,他会在凌晨5点钟起床,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每天至少12个小时的连续劳作,让本就不胖的他瘦了20斤。
“资金还是很紧张的,去年单人工工资就发了250000元,平平果业在技术上的支持,让我很有信心,相信投入不会打水漂。”第一年种植结束后,陈名聪细细的算了笔账,所有的开销加在一起,每年投入在55万元左右。3年挂果期,意味着巨大的投入。他又开始“绞尽脑汁”研究降低成本的方法。
第二年,他在果树地里种下了黄豆。“在果树中间种黄豆不仅不会影响采光、土地的肥力,还能有效抑制杂草的生长,减少成本呢。”他自豪的向来访者介绍自己的“创新”之举,在果树地里种植黄豆,不仅节省了除草成本,每年黄豆的收益还能与土地流转开销持平。
3年坚守,让他盼来收获,硕果结在灯火阑珊处
“家里还种了14亩韭菜苔,每年的纯收入达20000元,主要是妈妈和老婆在打理,明年打算再多种一点,也不用我操什么心,我只要一门心思种好果树就行。”据了解,陈名聪是村里“脐橙”种植第二大户,下一步他会采用“老养小”的模式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
“今年村里帮我向银行贷了10万元,还享受了贫困户利息折扣,明年就能大量挂果了,李总和我说,明年会高价收购我的橙子,心里非常激动。”全心的付出,让他的果树品质很高,李光全将他的努力看在眼里,承诺解决“销”路问题。
丰收的日子即将到来,陈名聪忍不住在心里合计:通常“脐橙”树树龄为20年,少数管理得好的可达40年,参照“平平果业”的种植经验,6年树龄的脐橙树能实现每颗100斤的产出,按当前市场价,能带来22500元收入,地里25200棵果树,挂果2年就能回本,第三年就能实现收益......脸上不禁乐开了花。
精准扶贫的到来,让乡村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政策的红利,让每一位困难群众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只要思想不“氧化”,行动不“生锈”,终能“免疫”贫困。万丈高楼平地起,描绘未来的美丽画卷徐徐铺开,幸福生活正在“解码”。 (河坝镇人民政府张楚青、王立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