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记者 王静)“建议将2024年经济增速目标设定在5.0%以上。”10月30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陈彦斌团队发布《2023年前三季度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指数与宏观政策展望》,提出如上宏观政策建议。
该报告基于依托于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指数对宏观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操作情况进行研判与评价,“四季度应进一步提升经济增速,促使全年经济增速达到5.3%左右,尽可能地向潜在增速靠拢。”
前三季度经济增速企稳回升
“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5.2%,实现了相对较高增速,为实现全年发展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陈彦斌表示,从两年平均增速来看,前三季度为4.1%,比上半年上升0.1个百分点,经济增速企稳回升。
该团队研究提出,产出缺口与潜在增速缺口均为负,表明宏观经济处于总需求与总供给不足相叠加的格局。
同时,《报告》给出经济处于总需求与总供给不足相叠加格局的四大佐证:从三大需求来看,总体较为疲软;前三季度价格总水平偏低,表明总需求处于较为疲软状态;我国经济的内在增长动力偏弱,制约了总供给的扩张。另外,企业与居民等微观主体预期偏弱,是经济供需均衡处于相对较低水平的突出表现。
“从居民部门预期来看,7月份、8月份居民消费者信心指数分别仅为86.4、86.5,处于该指标公布以来的同期最低点。可见,微观主体的预期依然偏弱。”陈彦斌在发布会上介绍。
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调配合
在《报告》“宏观政策评价”章节,提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均需进一步加大力度。
《报告》分析,一是,有必要加大力度。产出缺口和潜在增速缺口双双为负,经济面临一定下行压力,需要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加大力度进行逆周期调节。虽然三季度财政政策力度已经有所回升,但是力度还相对偏小,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本报告的观点与央行和财政部的最新政策布局高度契合。
二是,有能力加大力度。从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框架来看,不必担心稳定政策发力导致的金融空转等问题,也不必担心稳定政策发力对政策空间的过度损耗。通过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以及稳定政策与增长政策、结构政策的协调配合,可以较好地提高稳定政策的调控效率,节省一定的政策空间。
此外,陈彦斌认为,通过加强结构政策、增长政策与稳定政策的积极配合,能够改善稳定政策的调控效率,“可以通过加强结构政策与增长政策的协调配合,以提高增长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改进程度。”
用15年时间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在“宏观政策建议”章节,除上文介绍的两点建议外,《报告》还建议采取“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改革”的一揽子大宏观政策组合。
陈彦斌说,“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改革”的一揽子大宏观政策组合能够通过宏观调控与微观市场运行的双轮驱动,更好地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报告》建议加强对增长政策的使用,把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提升到2%左右,重点是改善资本、劳动、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的流动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提升总供给增速。
《报告》建议加强对结构政策的使用,着力优化经济结构。陈彦斌介绍,“近年来中国居民部门的消费率比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低了14.1个百分点,建议用15年时间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这要求未来15年中国居民部门的消费率平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
《报告》建议在结构政策和增长政策的配合下,进一步加大稳定政策的力度,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及预算赤字率方面给出了目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