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剧《长城的传说》即将首演:民间民俗 现代讲述
中国网 2019-12-06 11:25

中国网12月6日讯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2019年压轴大戏《长城的传说》将于12月15日在中国儿童剧场首演,首轮演出近30场。

《长城的传说》根据中国儿童艺术剧院1992年首演的经典剧目《长城有个黑小子》重排。故事从孟姜女哭倒长城开始,孟姜女的孩子黑小子因为父母的离去而怨恨修长城,后来慢慢知道修长城与百姓的平安相关联,他和老石匠、大将军以及众兵民一起用血肉筑起了这万里雄关。

为何要重排这部民间故事剧?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尹晓东表示,长城是中国人精神象征的文化标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生不息传承的载体。中国儿艺每年创排的四至五部剧目中,至少有一部是对传统文化经典的重排,这一部部剧目就像剧院的文化长城一样传承下去。

该剧编剧、中国儿艺原院长欧阳逸冰表示,今天的长城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决心,为了民族的发展和振兴,我们要众志成城、勠力同心。通过这部剧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华民族修筑长城的伟大精神,投身于修筑新时期的“新长城”。

此次中国儿艺力邀中国国家话剧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剧协副主席、国家一级导演王晓鹰重新创排此剧。

“这是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充满魔幻和民间传说的意味。从小孩的角度、用小孩的情感去看长城,给创作者和观众提供了非常多的想象空间。我一直向往排一部儿童剧,儿童剧的创作需要很多想象力,创意性的舞台表达、趣味性的舞台形象,跟我长期追求的以假定性舞台导演语言烘托戏剧的诗意效果、抒情效果有一致性。”王晓鹰说。

民间民俗的现代讲述

传统题材如何让当代孩子喜欢?王晓鹰确定的执导理念是“民间民俗,现代讲述”,“从一个原本就很有意思的故事中寻求活跃的有童趣的假定性意象。”王晓鹰说。

欧阳逸冰老师曾经为了创作该剧搜集过上百个关于长城的传说,所以剧中亮点很多。有一神奇的宝物,名叫赶山鞭,赶山如赶牛,轰隆隆天地大旋转;啸傲山林的大老虎,遇见嗷嗷待哺的黑小子,顿时就卧地倒在他身边,慈爱温柔地给他喂奶;剧中有两个小孩儿,一黑一白,一正一反,见面就吵,离开又想,但是,为了赶山鞭,他们终究还是掰了;蜿蜒在群山之巅的万里长城,又倏然腾飞为云中巨龙;孟姜女哭倒了长城,她的儿子却和老石匠、大将军以及众兵民一起,用血肉筑起了这万里雄关高墙。

“该剧最重要的是怎么表现长城,民工、石匠付出了汗水甚至生命修建长城,他们也是长城的一部分,借助长城抵御外侮的时候,士兵、百姓又和长城重叠为一体,我们会从这些角度去挖掘长城和人的关系,把长城抽象为元宵节舞龙灯那样一个舞台语汇,‘长城’和‘龙’叠加在一起,用这样一个方式就把长城的形象与演员扮演的民工,以及长城内在的形象意义,与我们想追求的对民间民俗舞台元素的挖掘组合在一起了。”王晓鹰说。

呈现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舞台

在导演“民间民俗,现代讲述”理念的带领下,主创每个环节都围绕这个中心做了很多创新。执行导演贾菲说,孩子的认知世界是打开的、充满想象力的,剧中也采用了更开放、更天马行空的展现方式。表演空间更自由,舞台假定性也充满童趣,老虎、龙船、松树、太阳、月亮会同时出现在舞台上,会有很多有意思的样式,吸引小朋友,让他们喜欢,通过喜欢再来探讨深层次的意义。

舞美设计申奥在该剧中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化表达。“舞台美术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民间民俗的形象元素,借鉴民间社火、木偶、皮影、风筝、年画等艺术形式,将长城这个凝聚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文化符号,演绎出丰富内涵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全面诠释剧作的精神内涵。”申奥说。

作曲石松运用民族音乐和电子音乐相结合的方式来创作,以带有中国特色的旋律创作方法来表现长城,以电子音乐的手法拉近与当代观众的距离,并赋予人物音乐性格,比如用音乐表现黑小子的灵动、山神的幽默等等。

人物造型设计文戈说:“整体风格吸收借鉴中国民间造型艺术,包括民间美术与工艺美术的表现形式:绘画,编结,剪刻,印染,刺绣等并根据剧本呈现出的整体气质以及剧中人物的鲜明性格,进行艺术化的解构重组,最终形成带有民族风格符合现代审美意识的人物形象!”

《长城的传说》汇集了中国儿艺三届中戏儿艺班的学员,“黑小子”扮演者、优秀青年演员宋建霖说:“剧组特别团结,是个有爱的集体,排练厅中非常欢乐,相信观众也会很喜欢。”“老石匠”扮演者、国家一级演员邓晓光说:“27年前,我在《长城有个黑小子》中饰演监工,这次饰演老石匠,我的使命就是传承,将创作经验、演出经验和中国儿艺的好作风传承给年轻一代。”

查看原地址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