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广西深入推动中医药(壮瑶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有关情况。
发布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自治区中医药局党组书记、局长黎甲文介绍说,今年以来,广西中医药系统以打造“四名”品牌为重点,强化内涵建设,注重人才培育培养,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促进中医药(壮瑶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
发布会现场。(唐志强 摄)
据介绍,自治区中医药局联合相关部门,集中力量打造“名医、名药、名技法、名馆(阁)”壮瑶医药“四名”品牌,提升中医医疗服务质量。
一、突出临床疗效,择优推荐“名医”。在广西范围内征集知名壮医、瑶医线索,组织专家充分讨论和实地评估,采取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和到诊室、病房现场走访等方式,了解名医开展壮瑶医药技术服务、医院开展壮瑶医药服务情况,查验名医线索利用壮瑶医药防治疾病、临床诊疗经验和独到技术专长、临床常用壮瑶药使用量、临床疗效等情况。综合考量壮瑶医特色、临床疗效,以当地(医院)开展壮瑶医药服务情况为参考依据,择优推荐6名壮医、6名瑶医。
二、注重部门联动,联合遴选“名药”。联合五部门开展医疗机构“桂制剂”遴选,经组织专家评审,公布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机构“桂制剂”目录。痛风立安胶囊等23个医疗机构中药(民族药)制剂纳入自治区医疗机构“桂制剂”目录〔民族药制剂(壮药)2个,民族药制剂(瑶药)1个〕。蛭血通肠溶胶囊等9个医疗机构制剂纳入自治区医疗机构“桂制剂”培育目录〔其中民族药制剂(壮药)3个〕。
三、挖掘特色优势,遴选推广“名技法”。挖掘壮瑶医药特色优势,开展“名技法”征集,聚焦是否制定医疗服务价格、纳入医保目录、制定诊疗规范或地方标准等要素,从广西全区范围推荐30种壮医和9种瑶医技法中,遴选使用频率高、患者认可、门诊量大,且风险系数小的“名技法”12种(壮医类9种、瑶医类3种)。开展培养壮瑶医药“名技法”师资人才100余名,为广西面上培训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坚持示范带动,严格遴选“名馆(阁)”。围绕“以点带面,优中选优”思路,按照“征集—初筛—现场”三个阶段程序,完成“名馆(阁)”遴选;统筹考虑地域分布、人口数量、交通情况等因素,评选2024年“名馆”6个、“名阁”4个。(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