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全课程育人模式的探索与成效——以南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中国网 2023-06-14 15:28

摘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作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念,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贯彻和落实的指导思想。全课程育人作为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的重要环节,在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探索构建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一体”,以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为“两翼”的全课程育人模式,从而达到“教书”同“育人”相统一、“专业教育”同“德育教育”相融合的目的。本文重点论述了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在构建全课程育人模式过程中的实践探索及其所取得的成效,以期能够为其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三全育人;全课程育人模式;探索与成效

2016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并且强调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践行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推进本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导,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同频共振,充分发挥所有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主渠道作用,实现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构建起了全课程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并且在实践探索中取得了积极成效,开创了南充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全课程育人模式的内涵要义

在很长的时间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将德育同智育、教书同育人相对分离的特殊现象,大部分人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才是负责对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进行教育的专门课程,其他专业课程只负责传授专业知识。这种不符合教育规律、违背教育本质的错误认知,不仅导致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也造成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期无法实现突破性进展。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非常重视和关注,在2016年专门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关“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i]]的根本问题,并且强调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ii]]这就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者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关系,是高校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这就要求,在构建全课程育人模式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所开设的各门课程,构建起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以通识课和专业课为拓展的“一体两翼”课程体系,[[iii]]从而使所有课程都能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实现显形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知识教育同价值引导相融合,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律观等全方位的影响和教育,以更好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等学校教育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必须要“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iv]]。因此,全课程育人模式,就是指以高等院校所开设的所有课程为载体,紧紧围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核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提升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目标,改进、加强和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充分挖掘非思政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资源,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联动融通、协同发展,使学生能够在所有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知识、增长见识,还能够塑造品格、提升素养,从而形成广大教师“全员参与”、所有课程“全面推进”、所有专业“全面覆盖”的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模式。

二、全课程育人模式的价值意蕴

进入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要使命的高等院校必须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适应时代要求。而全课程育人模式作为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为主导、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同频共振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必然要求。

1、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然要求。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等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专业的知识技能,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立德树人”不仅是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大学课堂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阵地,是贯彻教育理念的最佳场所。但是,长期以来,除思想政治理论课外,其他很多课程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思想教育的现象,影响到了“立德树人”的效果。因此,构建全课程育人模式,不仅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主渠道作用,而且还要推进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深入挖掘育人资源和育人功能,从而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结合,实现“专业教育”与“德育教育”相融合,真正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以切实推进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2、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客观需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仅靠一部分人、一部分课程就能够达到对全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需要全员参与、全课程参与、全过程参与才能凝聚起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以切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但是,旧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存在着过分依赖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的现象,甚至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责”,因而忽视了其他课程所具有的思政育人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是其作用和能量是有限度的,并不能独立承担起对学生进行全面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因而这种传统的认识和做法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弊端,制约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而全课程育人模式最为一种能够纠正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这一弊端,能够改变过分依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偏差,打破各门课程各自为政的局面,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和渗透于所开设的所有课程之中,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携手共进,从而动员起广大教师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伟大工作之中,形成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真正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3、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有效路径。意识形态安全关乎国家的安全,是极端重要的一项工作,尤其是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等院校,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但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西方的“普世价值”、“个人主义”等错误观念开始经由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大肆在国内传播,尤其将大学生作为主要的渗透对象,这就对高校的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面对这种形势,利用大学课堂对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和价值观念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而仅仅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完全不能够达到廓清事实真相、帮助学生辨明是非曲直的目的,还需要其他各门课程都参与其中,才能够达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因此,构建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导,其他各门课程协同参与的全课程育人模式,才能够在各类课程中都贯穿正确价值观念的引领,从而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让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四个自信”,以自觉维护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v]]

三、全课程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结合学校的办学目标、实际状况以及前期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础,南充职业技术学院遵循以思政课程为主导、以课程思政为抓手、以项目培育为驱动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发展的实践探索,构建起了全课程育人的新模式。

(一)坚持以思政课程为主导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历来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全课程育人新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始终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重要作用,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推进思政课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创新,以提升思政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1、发挥思政课程育人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提高思政课质量。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突出思政课育人的主渠道和关键课程作用,以“六个要”为标准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落实保障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发挥思政课教师上好思政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

2、构建思政课教学体系,提升思政课教学育人实效。以“05方案”规定开设必修考试课为重点和基础,逐步开设思政类选修课,构建“必修+选修”、“理论+实践”,顺应时代要求、突出高职特点的思政课课程群。以“八个统一”为遵循着力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做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相互支撑,推进思政课教学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大学生思政课理论学习向行为实践的转化(外化)、活动实践体验向思政素质养成的转化(内化)。

(二)坚持以课程思政为抓手

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坚持“思政融入全课程”理念。加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以思政为导向,以示范为引领,把课程思政与课程育人贯穿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全过程,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特色,不断优化课程设置,不断改革课程内容和方法,专业教学和课堂教学常态化融入思政育人要素,有效实现课程间合力育人。

1、统一领导,加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组织保证。课程思政是学校的思政工作,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学校成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工作委员会,由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共同组成,对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工作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定期(每学年不少于1次)召开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专题工作会议,统一规划、部署、要求和指导学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工作,推动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工作落地落实,保证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取得良好实效。

2、扩大宣传,营造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良好氛围。课程思政是学校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内容和工作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宣传部、教务处、人事处等相关工作职能部门,经常性、多形式、多渠道,广泛开展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主题宣传,通过推送专题文章、介绍教育教学案例、组织专题活动、举办专家讲座等途径和方式,让学校师生能够及时了解学习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科学内涵、工作要求和重大意义,让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观念和做法贯穿教学、深入人心。

3、强化科研,提供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学术支撑。教学科研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推进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工作需要科研提供学术支撑。在每年一度的院级科研项目立项指南中,把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列为重点研究方向,根据新时代要求,围绕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凝练鲜明主题,引导和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思考和研究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工作。在其他各级各类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申报中,有目的、有计划支持教师积极关注和研究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课题,支持教师跨学科、跨部门开展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合作研究,通过深入思考研究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形成有特色、有实效、有影响的标志性项目研究成果,提高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工作科学化水平。

4、做实教研,突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主要渠道。课程思政的实质是课程育人、教书育人。课程思政的关键在教师,主要渠道在课程教学。落实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工作,需要调动广大教师的课程教学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教学部门课程教研室为主要单位,定期(每学期不少于1次)开展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教研活动,共同思考、集中研究、专题探讨课程教学过程中协同育人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教育教学工作的自觉性,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发挥好课程思政、课程育人的重要作用。各专业教研室和广大教师共同努力,通过三年时间,建成2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2个省级示范教学团队,9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包括1门思想政治理论示范课程、3门综合素质类“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门专业教育类“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带动建成3个校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7个校级示范教学团队,93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5、总结推广,树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标杆典范。落实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在于教师的自觉意识和课程教学过程。不同教师对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在思想认识和教学把握上存在差异,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落实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存在较大差距。为了在广大教师中提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自觉意识,鼓励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坚持和落实好教书育人、课程育人目标任务,学校在每两年一度的教学工作(或思政工作)总结表彰会上,单独设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先进教师奖项和名额,进一步明确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工作指向,形成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工作激励机制,推动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三)坚持以项目培育为驱动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各职能部门和二级院系,围绕构建“5321”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育人模式[[vi]],结合部门职责以及专业实际进行试点,实施具有高职特点和专业特色的精品工程,打造个性化育人品牌,为全课程育人模式的实践提供一种可参考范式并进行推广。

1、社会实践平台拓展工程。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牵头,结合思政课和课程思政教学,以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和青马协会志愿服务基地合作共建,积极开展专题(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拓展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脱贫攻坚模范村、平安街道社区、行业企业等社会实践平台,促进全方位育人。

2、劳动育人工程。以学工部为牵头单位,按照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精神,组织开设劳动教育课和义务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精神和观念,与专业教育和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相结合,教育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劳动者、建设者和接班人。

3、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工程。艺术系和宣传部为共同牵头单位,把美育和以文化人结合起来,在艺术系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中,结合南充地方文化传承品牌建设,如大木偶等非遗文化传习教学,培养学生树立艺德为先、德艺双馨的思想观念。同时,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打造突出职教办学特点和有助于学生成长成才、以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职业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品牌文化,组织开展好各种文化活动和主题(节庆)教育活动,发挥好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重要作用。

4、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工程。由组织部负责牵头,各级党组织和基层支部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党建工作,提升党建质量,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同开展红色基地群建设,在双基地建设模式下,为企业提供党建咨询与服务,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专业实训基地在党建工作方面互助共建,培育师生使命担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四、全课程育人模式的成效初现

通过全课程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南充职业技术学院逐步构建起了“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主题实践”的“主渠道”育人工程,全课程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效果不断显现。

1、“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学育人格局初步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教学育人是重点,教师育人是关键。在推进全课程育人的实践探索中,学校立足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思政课建设,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重要作用,加强思政课示范课程建设,学校开设的3门思政课都已建成校级示范课程,其中“形势与政策”课积极探索“理论+实践”教学模式,形成理论教学专题化、专题形式多样化、实践教学主题化、主题活动系列化的“四化”特色教学,2020年获批省级思政课示范课程。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和协同育人工作,2020年、2021年先后组织开展校级第二批至第四批“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申报建设工作,2年共立项“课程思政”省级示范课程6门、示范专业2个、示范教学团队各2个,校级示范课程76门、示范专业2个、示范教学团队7个。通过“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立项建设工作,发挥示范课程思政带头引领作用,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2、实践活动育人环节不断得到强化。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重要职责使命。职业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集中体现和要求于课程教学的实践性特征。高职院校全课程育人模式实践探索突出强调实践育人和活动育人。近1年来,学校各门课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计划安排和组织实施,尤其是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思政课教学,突出实践活动育人功能作用,先后策划组织实施“共抗疫情·爱国力行”、“思政热点面对面”(“四史”教育主题座谈会)、“工匠文化周”、“跟着电影学党史·心里有话对党说”、“形势与政策.理论宣讲月”等主题实践活动,实践育人成效显著,形成职教特色实践育人“南职样态”。

3、项目驱动特色育人成效显著。各部门(院系)围绕构建“5321”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育人模式,结合部门职责专业实际,实施具有高职特点和专业特色的精品工程,打造个性化育人品牌。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实施社会实践平台拓展工程。结合思政课和课程思政教学,以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共建,与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校企基层党团协同育人基地,与南充职业技术学院附中和南充小龙小学合作共建大、中、小一体化思政育人基地等,进一步拓展社会实践平台,促进全方位育人;由学工部牵头,实施劳动育人工程。组织开设劳动教育课和义务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观念,教育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劳动者、建设者和接班人;由艺术系和宣传部牵头,实施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工程。把美育和以文化人结合起来,在艺术系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中,结合南充地方文化传承品牌建设,培养学生树立艺德为先、德艺双馨的思想观念。同时,推进实施校园特色品牌文化建设,着力营造彰显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建好“一园一廊一墙一湖”“两院四馆一场”,将“工匠精神”渗透于多元文化的融合之中,构建起职教文化标识体系,突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成效。

[[i]]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01).

[[ii]]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01).

[[iii]] 王瑞.构建全课程育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3):122-126.

[[iv]]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5-28)[2022-07-10].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v]] 王桂林,邱川鄂. 基于全课程育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建构[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22,38(2):118-124.

[[vi]] 即指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形成的一种育人模式,包括着力构建基层党建、统筹协调、服务师生、活动实践、校园文化“五位一体”育人环节,组织领导、课程思政、育人评价三个重点条件保障,思政+专业双育人基地,一个线上融合育人平台。

查看原地址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