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F报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政府不应缺位也不应越位
中国网 2020-12-18 16:51

文丨中国网记者 蒋新宇

在世界经济仍然被疫情影响持续“滑坡”的背景下,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经济增长由负转正,成功实现V型反转。12月17日,CMF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以“密切关注维护稳定复苏,坚定不移促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发布研究报告系统地分析了当前经济复苏的实际情况,并给出政策建议。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尹恒代表论坛发布。

报告认为,中国宏观经济稳定复苏表现在五大方面。一是经济增速由负转正,V型反转趋势明确。二是,工业增速快速反弹,工业实际增加值呈现出比较强劲的触底回升态势。三是,企业预期和企业信心得到了快速而充分的恢复。从11月PMI和非制造业PMI(服务业)数据来看,企业信心充足,企业复苏持续改善。四是,外贸数据超预期增长。前11月出口累计同比增长2.5%,进口累计同比下降1.6%,实现贸易顺差459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3%。外贸对GDP增长的拉动力不容小觑。五是,投资需求持续恢复。前10月、前11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分比为1.8%、2.6%。

报告指出,中国宏观经济复苏尚未驶入正常轨道。第一,经济复苏中行业分化明显,当前经济复苏并不均衡。第二,投资复苏的内在动力不稳固,对房地产投资的依赖度过高。前11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6%,其中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为6.8%。第三,消费复苏相对缓慢。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增长情况来看,前11月累计同比增速仍然为负。消费的缓慢复苏将影响经济回到正常状态。第四,各类物价指数持续低迷,通货紧缩风险仍然存在。第五,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活跃程度不高,经济复苏的微观基础并不稳固。今年以来企业、消费者等经济主体的收入萎缩,但储蓄存款出现了增长,这表明在新冠疫情之下,企业、消费者信心不足,总体处于谨慎和观望的状态之中,故通过增加储蓄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这也能从侧面来解释民间投资和社会消费为何仍处于低迷之中。

报告认为,目前妨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市场扭曲。市场扭曲会导致资源误配置,进而损害整个国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正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和应有之义。报告举例称,如果一家集团公司内部的资源配置是扭曲的,生产效率较低的部门却获得了更多的资源,那么整个集团的效率就会受损。

在政策建议方面,报告提出近期应当维护稳定复苏,长期要加快产业政策转型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报告就具体方面给出了政策路径。

财政政策方面,不应过早设立超常规积极财政政策向常规性积极财政政策转变的时间表,而应当密切关注经济走势,根据宏观经济走势审慎决策,尽力维护政策的连续性。

货币政策方面,应当密切关注当前经济的运行状况,维持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保证流动性合理充裕,特别要防范经济技术性下行风险。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方面,要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准入限制,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完善社保体系,减少居民收入的不确定性,增加居民就业机会,促进消费升级。

报告强调,从长期来看,要加快产业政策转型,促进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理顺政企关系,规范地方政府行为;营造长期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产业政策转型的积极性与自主性;进一步加强产业政策协调,提升产业政策质量,从选择性产业政策向更多的功能性产业政策转型。在要素市场方面,要全面落实要素市场的改革原则,不断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在这个过程中不应缺位,也不应越位。

本次分析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席主席杨瑞龙主持会议,知名经济学家毛振华、黄海洲、杨成长、徐奇渊、尹恒围绕论坛主题联合解析。中国网等多家媒体平台线上直播,同时在线观看人数近125万人次

查看原地址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