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西南联大:弦歌不辍 薪火相传
中国网七彩云南 2021-01-26 13:54

土坯墙,铁皮顶,东西向,长条形……在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旧址,唯一一间完好保存至今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原教室静静矗立。教室内,一张张桌椅两用的座椅排放整齐,置身其中,仿佛那一群埋首苦读、聚而论道的缊袍敝衣少年刚刚离去。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月20日,“云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昆明市五华区一二一大街298号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旧址及西南联大博物馆,追忆70多年前西南联大的那段烽火岁月。

战火纷飞 弦歌不辍

全面抗战爆发后,为保存中华民族教育与文化命脉,原设平津的北方著名三校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被迫南迁湖南长沙,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并于1937年11月1日开始上课。不久,南京陷落,日军溯江而上,武汉震动,危及长沙。1938年2月,长沙临时大学西迁入滇,4月抵达昆明,奉教育部令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大在昆八年,大师云集,名家荟萃。在极度简陋和艰苦的环境中,叶企孙、吴有训、华罗庚等一大批名师巨匠,坚持为国育才,创造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

从西南联大先后走出了杨振宁、李政道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王希季、邓稼先、朱光亚等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黄昆、刘东生、叶笃正等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75位院士,宋平、王汉斌、费孝通等9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大批蜚声中外的杰出人才。

1938至1946年间,联大前后共计培养过8000多名学生。有1100多名爱国学子舍身报国,投笔从戎,志愿应征入伍奔赴抗日前线,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追求真理 共赴国难

抗战胜利后,1945年昆明爆发“一二·一”惨案,为反对内战,争取民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西南联大学生为主体力量的“一二·一”运动掀起了国内反内战、争民主的高潮,揭开了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条战线的序幕。

“当年,西南联大、云南大学等四所学校学生自治会联合开展了一次反对内战时事晚会,很多人正在演讲,大家坐在草坪上,高呼‘争民主,反内战’,激动之时,突然子弹从我们头顶上飞过,主持人非常震惊,让大家快趴下,让子弹飞过去。”今年92岁的丁静是当年“一二·一”运动的亲历者,亦是参与者,当老人回忆起那段历史时,仍心有余悸。

“一二·一”运动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的阴谋,是国民党统治区民主运动的标志,是继“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之后的第三个民主运动里程碑,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斗争史上地位重要。丁静勉励当代年轻人,要继承老一辈,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坚定地走下去。

薪火承续 志业昭彰

1946年,三校复员北返,联大师范学院留昆独立设置,更名为“国立昆明师范学院”,院址设于西南联大校本部原址,1950年改称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

西南联大在滇的八年,是极不平凡的八年。抗战烽火中,云南这片红土高原无私地接纳和滋养了联大师生,见证了一代学人的刚毅坚卓;联大师生的到来,也为祖国边陲的云南注入了新的活力,“导扬文化、恢弘学术”,“一时文教之盛,使昆明屹然成为西南文化之中心”。

2020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南联大旧址考察调研,并强调:“国难危机的时候,我们的教育精华辗转周折聚集在这里,形成精英荟萃的局面,最后在这里开花结果,又把种子播撒出去,所培养的人才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深刻启示我们,教育要同国家之命运、民族之前途紧密联系起来。为国家、为民族,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的动机。艰苦简陋的环境,恰恰是出人才的地方。我们现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有历史感责任感、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作为西南联大在昆办学八年的重要历史载体,西南联大旧址及西南联大博物馆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据了解,西南联大旧址及博物馆年均接待海内外观众约90余万人次,是各级各类党员干部培训教育的现场教学基地,在常年开展的各级各类主题教育及现场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每年开展青少年教育不低于10万人次,提供义务讲解5000多场,免费发放宣传册50000多册。去年以来,受疫情影响,西南联大旧址没有向社会公众开放,但依然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打造网络直播、网络课堂和网上博物馆传播西南联大历史文化。(张丽君)

查看原地址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