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家公益“食物银行”入驻电商,免费专供临期食品
新京报 2021-09-17 10:19

成立7年来共帮助239家食品厂商,“抢救”了1000多吨即将浪费的临期食品,免费发给需要帮助的群众100多万人次……作为国内首家食物银行,绿洲食物银行正尝试以“云捐赠”的方式让更多人受益。

9月16日,国内首家食物银行淘宝店“绿洲盛食社”开业,作为“公益的免费援助活动”,可供有需要的人群免费下单,包裹送货上门。依靠平台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物流系统,临期食物加快了与时间的“赛跑”速度。

7年“抢救”1000多吨临期食品

绿洲食物银行创立于2014年,是我国首家公益性质的食物银行,成立7年来帮助239家食品厂商,“抢救”了1000多吨即将浪费的临期食品,免费发给需要帮助的群众100多万人次,连续3年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在今年《反食品浪费法》出台的背景下,绿洲食物银行的意义愈发凸显。在绿洲食物银行授权全国各地的304家非营利机构、社区、学校分发点中,共有5万多名志愿者参与临期食物的分拣和派发。

上海绿洲公益发展中心理事长、绿洲食物银行创办人李冰告诉新京报记者,《反食品浪费法》出台前,食物银行的很多受赠者心存顾虑,认为临期食品不好,质疑绿洲在做假公益。事实上,食品只要在保质期内保存得当,都是安全可食用的。

华东理工大学FDA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少伟教授也表示,“临期食品不等于过期食品,在保质期内正确储存,品质和安全性没有问题,可以放心食用。”

据介绍,绿洲食物银行建立了食品可追溯体系,比如对食品捐赠、入库、分发等每个流程都会详细记录在案;对企业捐赠有详细的审批流程,除食品安全(生产经营许可证、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外,操作卫生、员工健康、运输贮藏过程都是关键指标。

线上食物银行扩大捐赠受助范围

李冰坦言,绿洲食物银行刚创办时,面临着食物来源短缺、受赠者对临期食品心存顾虑等问题,第一年仅有20多家企业愿意参与捐赠,后来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找到绿洲。捐赠品中,80%来自大企业。

在实际运作中,绿洲食物银行并非没有障碍。据李冰透露,出于食品安全考虑,绿洲食物银行接受捐赠的食品90%以上都是预包装食品,保质期较短、保存条件苛刻的鲜食仍谨慎对待。从捐赠品的具体种类来看,米面粮油仍然是稀缺资源。一些地区由于没有足够的食物来源,无法开设线下食物银行。此外,目前全球所有食物银行都是传统的线下门店模式,人力成本高、发放效率低、受益群众范围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食物银行的发展。

随着淘宝平台的参与介入,绿洲食物银行食物来源短缺和发放范围受限的两大难题有望得到解决。9月16日,国内首家食物银行淘宝店“绿洲盛食社”开业,李冰为该店负责人。

新京报记者在该网店看到,宽粉、酸辣粉等公益食品售价仅1分钱,且每种食品的页面都在显著位置进行了保质期提示,运输方式为快递包邮。网店进行的“为公益的免费援助活动”,“收到食物后,可以联系客服返还付款”。

据淘宝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开通网上食物银行,是为了提升食品分发的速度和效率,网购下单的领取方式也让受助者更有尊严。此前,淘宝、天猫上很多食品企业找不到捐赠渠道,大量临期食品或有瑕疵的食品被销毁。

“绿洲盛食社”上线后,甘肃临洮“陇百味特产”淘宝店店主杨立青首次尝试进行“云捐赠”,捐赠过程包括提供捐赠商品链接和数量,由“绿洲盛食社”上架;用户下单后,直接从临洮的仓库发货给消费者,大大节省了捐赠食物转运的时间和成本。

此外,“绿洲盛食社”还将借鉴绿洲食物银行防止食品浪费的办法,领取食物需要核实身份,每人每天限领一份。“绿洲盛食社”还挂出倡议书,呼吁消费者不要“薅羊毛”,持有低保证、残障证明、大病证明或经居委会、学校等出具证明的困难家庭、事实孤儿等,是线上食物银行的优先捐赠对象。

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认为,消费者对临期食品认知越来越理性,为临期食品投入到公益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让临期食品物尽其用、减少浪费。近年我国基础设施的完善,加上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和物流系统,可让临期食品惠及更多需要帮助的群体。

查看原地址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