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村民自治在乡村建设中的地位愈发重要。长安大学人文学院“航起渭河畔,甘赴陌上花”暑期社会实践队,在长安大学人文学院白荣君老师的指导下,于7月11日前往甘肃省麦积区新阳镇胡家大庄村开展社会实践,学习“胡大村”的村民自治模式,一览文明乡风建设成果、品味“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魅力。
实践期间,队员们与胡大村的村支书进行了座谈,收集整理胡大村有关产业帮扶、安全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详实资料,随后对该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情况开展了实地考察,沿途入户走访,了解村民对于村委工作的看法和意见,从基层干部和人民的视角感受乡村建设的重大成果,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构筑村民自治,激发内生动力
胡大村是2010年全国妇联组织基层建设示范村、2019年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曾入围全国第一批传统村落,是村民自治的典范。
经村委介绍,队员们了解到胡大村构建了科学化的网格化管理体系,成功构建了76个“村两委+党员/网格员+群众”三级社会治理体系网格,形成了支部引领,党员、干部、群众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良好乡村治理工作机制。村内还设有妇女活动室、巾帼美积分兑换超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等,进一步鼓励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确保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村民。
在参与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为时刻把握村民生活情况,不让一个村民“掉队”,胡大村不断完善本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保险金每月足额发放,医疗保险覆盖率高达98%以上,村委会处设置求助窗口等等。
同时,村里还设置了防返贫监测机制,网格员随时关注村民生活是否发生变故,如发现可能存在返贫风险的家庭,及时上报村委会,村委会派专员到村民家中询问情况,若情况属实,再经决议采取有效的帮扶措施,确保每一位村民都能在致富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培育乡风文明,滋养和美乡村
胡大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俗文化,即使乡村建设发展,也始终不忘文化保护与家风传承,这里曾走出过英雄、烈士、校长甚至拳击冠军。在村委和村民的努力下,该村在2014年被列入全国第六批历史文化名村,2016年被评为全国第四批美丽宜居村庄,2017年、2020年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
胡大村注重德治,积极营造守望相助的乡风文明。定期开展道德讲堂活动,营造人人讲道德、处处学模范的文明之风;鼓励村民遇到矛盾积极沟通,以情治村、以理治民;借助宗族、邻里等村中人情维系和谐的村民关系,因“村”制宜;积极开展党建活动和先进个人集体表彰,推动党风与乡风融合推进,助力乡村建设的现代化。
特色产业赋能,打造乡村名片
胡大村依靠本村的地理条件,不断尝试、发展特色种植,”老把式“与”新把式“两手抓。以葡萄、樱桃和杏子等特色产业探索出一条致富路。
胡大村整体上仍以小农生产为主,但也有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该村的农业产业基地占地达100余亩,村中的种植大户将土地租赁给120余名农民。果园最早种植的是葡萄、杏子,近年来又尝试了新的苹果品种和樱桃,去年国民经济回升后,该村的苹果和樱桃销量激增,村民收入大幅提高。
胡大村村民还有效延伸了特色产业链,为创收增收赋能。近年来,该村村民成功注册了新五派三新阳、胡家香醋等商标,顺利取得了胡家香醋食品生产许可证,打造知名品牌,助力产业致富。
经过这几日的实地调研,实践队员们收获颇丰。胡大村独特的村民自治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提供了一条新路径,助力绘就美丽乡村的崭新画卷。(朱子文,李莎莎,冯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