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平桥区:产业兴 百姓富 生态美
中国网 2021-11-08 10:07

近年来,信阳市平桥区委、区政府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产业一条链、基础一张网”的工作思路,立足生态资源等优势,统筹谋划,分步推进,全力全域整治农村人居环境,走出一条具有豫南特色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路子。

2020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增长2.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10元,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63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排位靠前。

五里店办事处郝堂村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特色,名列全国首批“美丽乡村”,被无数游客感叹为“梦里老家”;明港镇新集四季有花、古朴典雅,荣获国家“美丽宜居村庄”称号,被称作“被干净唤醒的村庄”。陆庙办事处陆庙居委会、彭家湾乡陈寨村、明港镇何岗村等一批新的美丽乡村竞相绽放。

坚持规划一张图,做好顶层设计

始终牢记“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坚持城乡融合,推动“多规合一”,立足国土空间规划,制定了《信阳市平桥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平桥区村庄分类和布局规划》,用规划引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制定乡镇总体发展规划,综合考虑农村发展现状、村庄分布、历史文化和旅游发展等因素,对村庄进行分类,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布局。加快实施村庄规划编制,全区共划分城郊融合类村庄52个,拓展提升类村庄85个,特色保护类村庄28个,整治改善类村庄28个,搬迁拆并类村庄5个,对村庄发展定位、主导产业选择、用地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建设项目安排等进行详细谋划,实行错位发展,避免千村一面。

坚持建设一盘棋,抓好统筹推进

对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聚焦重点、难点,着力做好“治、改、管”三篇文章。

做好“治”的文章。垃圾治理方面,在全市率先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全域治理农村垃圾,每年投入4200万元,与4家保洁环卫公司签订合同,明确政府、公司、农户责任,共同推进垃圾治理常态化。区、乡两级先后投入3000万元建立乡镇垃圾中转站18个,按人口比例足额配备乡村环卫保洁员、垃圾清运车辆,确保乡村垃圾日产日清。积极推行垃圾分类试点,采取“农户初步分类、保洁员统一收集、资源分类中心细致分类”逐步达到减量化收集、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率先开展垃圾分类的新集村被评为全国“环境整治示范村”。污水治理方面,结合美丽乡村示范县、淮河排污口治理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分类逐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目前,全区共建设各种农村污水处理设施29座,全部正常运行,17个涉农乡镇集镇均建有污水处理设施。全区实施“百村环境清洁,千组残墙清除,万口坑塘清淤”整治行动,完成近2000口废旧坑塘清淤改造,既增强了蓄贮力,又改善了人居环境。大力开展以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秸秆综合利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为主攻方向的农业生产废弃物治理。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整治可养区畜禽养殖场625家,关停禁养区养殖场户447家,实施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项目92个,治理修复污染耕地46亩,治理修复率达到100%,检疫畜禽制品114.2万头(只)2100吨,新增秸秆还田机械141台,新增秸秆机械化还田26万亩,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7%。收购废弃农膜1700余吨,回收率达85%。

做好“改”的文章。在改房上,坚持绿色为底、文化为魂、产业为基,尊重自然规律、乡村肌理和群众意愿,保留乡村原有风貌,不挖山、不填塘、不砍树,认真开展“六改一增”(改院、改厕、改厨、改墙地、改照明、改门窗,增添必要家具)工作,以点带线,以线串面,步步为营、久久为功,着力打造望山见水、留住乡愁的豫南特色村落。2018年以来投资15亿元实施了美丽乡村示范县、农村垃圾治理、户厕改造、农村公路、卫生室建设提升等项目,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郝堂、新集、陆庙、王寨、潘寨等村庄改造后,形成“处处是风景、路路可通达、村村能服务”的旅游大环境,使山区变景区、民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

在改房上,近两年维修改建危房8240户,2019年5月,全国农村危房改造脱贫攻坚现场观摩会在平桥区举行,危房改造工作成为全国样板。在改水上,两年来,投资1600多万元,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并实现检测全覆盖。在改厕上,坚持因地制宜、有序推进的原则,在污水管网覆盖的乡镇集镇和中心村,统一建设水冲式厕所,污水并入管网后集中治理;在居住分散的村庄,推广三格化粪池厕所,将坑塘清淤与改厕相结合,打造生态湿地和稳定塘,进行生态治理,对75个村实行了整村推进,全区已累计改厕71947户,乡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在90%以上。同时,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抓好“三清一改”、“三美共创”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提升,打好村庄清洁行动战役,村容村貌、户容户貌、人容人貌焕然一新。全区新修县乡村公路455公里,新造林15.62万亩,绿化廊道总里程1316公里,新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65个,治理空闲住宅3000余处,创建“生态小镇”5个、“四美乡村”61个、“五美庭院”5070个。

做好“管”的文章。为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常态长效,平桥区建立了美丽乡村和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考核机制,构建以微信公众号为主体的群众参与平台,让群众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来,既当好战斗员,又当好监督员。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在垃圾治理上,投资400多万元建立“互联网+智慧环卫”管理平台,通过对车辆安装GPS、垃圾池及各村配备监控视频等方式,对环卫业务管理全过程实时管理。在农村厕所管护上,坚持建管并重、长效运行,建立管护队伍、制度管理、宣传教育、资金筹措、评比监督等五项管护工作机制,全区各乡镇成立了农村厕所管护服务站,依托公益岗位建立了240人的管护队伍,区财政奖补配置了40辆吸污车,采取成本运营、适当收费的办法,对改造厕所进行统一管理维修和粪污清运、无害化处理,结合农户房前屋后菜园、花园、果园和规模农业绿色发展,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通过管护机制建设,做到设施坏了有人修、管道堵了有人通,粪污满了有人抽,抽出的粪污有用处,确保群众改厕改得舒心,用得满意。

坚持产业一条链,拓宽增收渠道

依托平桥近郊、生态、农业、山水资源等优势,大力实施“多彩田园”等农业产业项目,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努力实现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目标。

以全域旅游为抓手,打造出近郊乡村游、东部水乡游、西部豫楚风光游和中部沿淮生态游等4条精品旅游线路,促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千家万户就业致富。在具体工作中,对属于旅游线上的村庄,按照景区标准进行一体化设计、整体化打造,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大力推进美化、亮化、绿化,逐步实现产品变商品、农房变客房、山区变景区,助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提质。郝堂村、七桥村、新集村和王寨村顺应这一变化,重点打造农村庭院生态景观、农家乐、民宿等新兴产业,走出了一条乡村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不在旅游线上的村庄,按照“三无一规范一眼净”的要求,将道路打扫干净、杂物摆放整齐,让生产生活秩序井然,让村村寨寨干净整洁。

以“多彩田园”农字号龙头企业为带动,推动土地适度规模流转,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逐步实现农民股金、租金、薪金“三金”增收。目前,全区共培育“多彩田园”示范工程76个,累计投入项目资金达到4400万元,扶持培育农业经营新主体6000余家,创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级产业化联合体3个,省级产业化集群2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1个。产业的发展和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引来大量的人员到平桥学习观光,2020年全区共接待各类参观学习团队60批次,1000余人,观光旅游243.6万人次,带来旅游收入92568万元。

坚持基础一张网,加强乡村治理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平桥区坚持党建引领,强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大力实施“严乡强村育新”计划,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融入“五面红旗”评选、“红领新青年”培育、“红星青年党员”培养、无职党员“一定三诺一争”工作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实施“信阳英才”计划,培育乡土人才,吸引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到村工作。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开展“四美乡村”“五美庭院”创建、“文明卫生户”“好媳妇”等评比活动,利用公益岗位、爱心超市等平台,实行垃圾分类积分管理等办法,大力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构建共建共管共享的农村人居环境共同体。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实践中,平桥区委、区政府解放思想,勇于尝试,探索出了一套“因地制宜、点面结合、建管并重、共治共享”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平桥模式”,实现了美丽乡村由一处美向一路美、由一路美向一片美发展延伸。

展望未来,在“十四五”期间,平桥区将围绕建设“四个强区、一个枢纽、一个家园”的现代化平桥工作思路,牢记“两个更好”的殷切嘱托,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努力让乡村更美,让乡风更浓、民风更淳,让农民生活更美好。(图文供稿:信阳市平桥区委宣传部 王清明)

查看原地址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