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纪念命名组建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
中国网 2020-10-03 18:23

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纪念命名组建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 中国人民大学袁源 摄

中国网10月3日讯 为纪念中国人民大学命名组建七十周年,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总结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的历史经验,弘扬党优良的办学传统,增强高校师生建设世界一流高校的动力和使命感,10月3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2020学术研讨会举办。

本次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承办,包括开幕式、“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主论坛和“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的红色基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等教育发展为人民服务”“教师、学生与学术”等分论坛。

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钟秉林,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赵长禄,中央民族大学校长郭广生,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孟繁华,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赵旻,延安大学党委书记张金锁,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贾文键,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晓琳,中央戏剧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葛秀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程波,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原副主任、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战军,厦门大学原副校长、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邬大光;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校长刘伟,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付来,副校长刘元春、杜鹏、朱信凯,党委副书记齐鹏飞,副校长顾涛、王轶、胡百精出席会议;兄弟院校教育学院负责人,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部分学术期刊编辑和专业媒体代表,中国人民大学相关院系师生代表、专家学者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等与会。

开幕式上,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赵长禄、中央民族大学校长郭广生、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孟繁华、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赵旻、延安大学党委书记张金锁分别致辞。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教授主持。

靳诺书记在致辞中表示,作为一所从革命圣地延安走来的具有光荣传统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命名组建70年来,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始终秉持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宗旨,以培养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为己任,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优秀人才,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对于如何更好地扎根中国大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靳诺书记表示,一是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壮大的事业根基;二是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进一步把握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关键;三是要坚持守正创新,进一步凝聚应对新时代风险挑战的事业动力,为建设现代化强国做出新的贡献。

赵长禄书记首先对中国人民大学命名组建70周年和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取得的卓越成就表达了热烈祝贺。赵长禄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事业,特别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度重视,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面对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把牢育人方向,建设高水平教育教学体系,进一步筑牢教育基础。

郭广生校长在致辞中表示,作为从延安走来的大学共同体,中央民族大学同中国人民大学承载着同样的红色基因,作为一所特色鲜明的民族高校,中央民族大学已经成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理论研究和民族问题决策咨询以及培养各个民族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基地。未来,中央民族大学将继续以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与民族教育的特殊规律相结合,坚持内涵式发展,坚持质量立校,为国家培养更多可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孟繁华校长首先对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了祝贺。他表示,中国人民大学作为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从延安一路走来,享有“人民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之称,到现在已经成为全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重镇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的高地,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针对大学发展中的评价问题,孟繁华指出,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共同推动未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进步,为建设双一流事业新添动力。

赵旻书记表示,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有重视教育、重视人才培养的优良传统,中国人民大学作为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一直以来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的新篇章。赵旻书记对延安时期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做了进一步的分享,一是在办学方针上,紧紧瞄准斗争的需求,实行国防教育,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批抗战干部;二是在人才培养上,坚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三是在人才塑造规格上精准适用。未来,中央音乐学院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延安精神中不断汲取丰厚营养,立足中国大地,发挥特色优势,助力高等教育的发展。

张金锁书记在致辞中表示,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红色大学,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责任担当,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形成了人民共产党建设者的摇篮,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重镇,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研究的高地等三大办学特色,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未来,延安大学将以习近平总书记批示精神为统领,全力完成学校追赶超越三步走发展战略,达成基础阶段目标任务,乘势而上,踏上强特色阶段新征程。

开幕式结束后,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付来主持了主论坛的主旨发言,与会专家依次发言。

钟秉林以“流年可忆,未来可期”为题发言。他认为,70年来我国教育地位逐步提升,教育发展目标从规模的普及转向了质量的提升,中国的信息化教育发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教育发展模式从照搬模仿到自主创建。未来,要建设好双一流事业,一是要有明晰的办学理念和目标定位;二是要有先进的培养模式和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三是要优质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四是要开放的国际视野与实质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五是要有精良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保障;六是要有科学的治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七是要有优良的校园文化和育人氛围。

王战军以“中国高等教育红人育人之路”为题发言。他表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高等教育的发展主要是学习借鉴探索和建构的过程,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红色大学在探索和建构的过程中,一直传承党的教育思想。如何用红色精神、红色文化育人,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思想的特征,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长期积累的基本经验,中国高等教育红色育人精神永不褪色,使命担当一脉相承,前进步伐与时俱进。

邬大光以“我国大学迁徙中的红色基因和育人之道”为题发言。他重点围绕中国大学发展史上的四次迁徙做了深入的探讨,对近百年中国高校迁徙这一重要的文化教育现象背后的特征和意义进行了阐发,并描绘了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的红色基因以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在迁徙中传承延续的历史图景,认为在大学迁徙过程当中唯一具有中国高等教育自己红色基因的就是共产党创办的一批学校。

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刘海峰以“从人北清师说起”为题发言。他从“50年代的人民大学”出发,回顾了人民大学的历史沿革、学科发展,同时分析了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人文社科学校在当前排行榜时代下的尴尬处境和背后的评价逻辑,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科评价数据分析,刘海峰认为在双一流建设时代,作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重镇,人民大学在双一流建设时代定会大放异彩。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阎凤桥以“延安革命时期的高等教育实践及历史遗产”为题发言。他表示,延安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是具有创造性的社会变革,突破了西方的发展的模式。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中国高等教育,具有鲜明的革命传统和深厚的红色基因,这些历史遗产如今仍然被我们不断思考和借鉴,从而制定更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和指导思想,对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以“核心价值观条件下的全面发展教育”为题发言。他深入地阐释了全面发展教育的主要内涵,构建出多学科视野下的儿童全面发展观,同时着重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饯行全面发展教育理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如何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在高等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刘复兴以“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标准与新要求”为题发言。他从“技术与文明冲突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出发,认为当今亨廷顿文明冲突所描述的文明之间的竞争正在变成现实,价值观的教育变得日益重要。面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人才培养新标准,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也更为重大:一要完善与落实立德树人的体制机制,尤其是要引导青年学生学习马列毛邓习话语体系;二要遵循习总书记讲的“六个下功夫”和“九个要求”,把人才培养评价放在根本性的位置上;三要解决好党对教育事业全面指导制度体系问题,把青少年一代牢牢的团结在党的周围。

当天下午,“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的红色基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等教育发展为人民服务”“教师、学生与学术”四个分论坛分别举行。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阎凤桥主持“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的红色基因”分论坛。在讨论中,《光明日报》社教育部主任田延辉、北京教科院副院长桑锦龙、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原院长胡建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教所所长雷庆、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苏德毕力格、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耿化敏共同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的历史,解读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中蕴含的红色基因,围绕高等教育发展这一核心议题对我国新型高等教育发展的主导思想和人文社会科学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进行交流与探索。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李立国主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分论坛。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卢晓中、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胡劲松、《中国教育报》副总编辑、高等教育周刊主编储召生、《新华文摘》教育学主编张学文、北京科技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曲绍卫、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胡莉芳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从顶层设计、教育结构优化、师资队伍建设等角度进行了深入研讨,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标准、新要求进行了回答。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秦惠民主持“高等教育发展为人民服务”分论坛。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张应强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陆根书、《清华大学教育研究》主编、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叶赋桂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陈鹏、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海涛、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光礼对高等教育发展思想、高等教育改革、现代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以及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张晓京主持“教师、学生与学术”分论坛。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理事长高宝立、《中国高等教育》总编辑唐景莉、贵州师范大学校长助理、教育学院院长史秋衡、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冯建军、青岛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李福华、西北政法大学教育学院管华教授围绕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学生培养和学术发展等话题进行了探讨,共同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办学实践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具有浓厚的红色基因,一直以来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立足中国大地做研究,在纪念中国人民大学命名组建七十周年之际,举办主题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学术研讨会,有助于回顾和梳理党领导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的光辉历史和成功经验,深入总结党的高等教育理论,探索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努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查看原地址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