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科左后旗牛产业融合发展:精准脱贫摘穷帽赶着黄牛奔小康
中国网草原频道 2018-10-12 19:42

.

用雄鹰的视角,俯瞰草原大地的牛……航拍通辽科左后旗伊胡塔牛市(摄像:杨子建)

2018年10月12日,又逢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伊胡塔牛市开市的日子。一大早,四面八方赶来的农牧民,和一车一车的牛,已在牛市外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热闹欢腾,人的谈话声、牛的哞哞声此起彼伏……排着队的买卖者和一头头待价而沽的牛都像赶着一场隆重的约会,用奔跑的方式入场——牛等待着新的归宿、人企望着好的收入。一切都在阳光下进行,生动蓬勃、有序不紊……承载这片大地致富的希望、脱贫的梦想。

通辽科左后旗伊胡塔牛市一大早就热闹非凡

这正是近年来科左后旗立足优势,发展黄牛产业作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强力引擎的一个缩影。

通辽市科左后旗是科尔沁黄牛和中国西门塔尔牛的主产区,这里的黄牛以膘情好、牛龄小、出肉率高、肉质细嫩著称。当地也因养殖黄牛历史悠久、养殖规模大、农牧民经验丰富而被冠以“黄牛之乡”的美誉。近日,中央媒体采访团来到科左后旗,通过走访黄牛养殖场、合作社、交易市场、食品公司等肉牛全产业链相关单位,见证一头头黄牛在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发挥的作用。

采访团一行参观内蒙古科尔沁牛业股份有限公司

党支部+合作社+金融:基层党组织发力,贫困户受益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扶贫开发工作部署的战斗堡垒。抓好党建促扶贫,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对此,科左后旗积极实践,加强党建引领,突出典型带动作用。探索形成“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涌现出一批发展黄牛产业带动脱贫增收的先进党支部。

以巴嘎塔拉苏木南巴嘎查党支部为例,支部书记刘金山带头创办了养牛专业合作社,以自有资产作抵押,为全苏木4个嘎查19户无劳动能力、不符合征信条件的贫困户提供反担保,办理金融贷款,统一购进基础母牛、统一饲养、统一销售,进行托管代养。贫困户以金融贷款入股,每年分红5000元,期限为3年,贷款由合作社偿还。三年后,尊重贫困户意愿,可将红利折合等价基础母牛继续在合作社托管代养,实现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黄牛在养殖场中漫步

同时,当地还密切利益联结,引领贫困群众增加收入,充分发挥企业 、合作社和养殖大户等主体的带动作用,通过企业订单收购、提供就业岗位,加入合作社统一购牛管理销售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养牛,助力脱贫攻坚。据统计,科尔沁牛业、本富牧业等龙头企业2016年共提供担保贷款9000万元,解决贫困户就业668人,以高于市场价格2%的标准订单收购贫困户育肥牛1.2万头,订单收购青贮3万吨。全旗现有278家合作社与3360户贫困户合作养牛1.46万头,115个养殖大户为1731户无劳动能力贫困户托管养牛2690头。

在金融方面,当地强化资金保障,扩大贷款规模、加快放贷速度、强化贷后监管、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坚持资金项目跟着贫困户走,确保贫困群众都买起牛。据统计2014年以来,科左后旗累计为贫困户发放养牛贷款7.2亿元。今年旗财政又在原有放贷规模基础上拿出2000万元实施风险抵押贷款项目,撬动银行新增扶贫贷款2亿元,使贷款覆盖所有贫困户,户均5万元。整合项目资金2.6亿元、旗本级投入5200万元、社会捐助310万元,集中用于推进产业扶贫。

在多方带动下,目前全旗贫困户养牛数量达到6.18万头、人均2.2头,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评审组对科左后旗黄牛减贫案例给予了高度评价。

“赶着黄牛奔小康”承载了当地农牧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让贫困群众家家都有牛:黄牛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在科左后旗,黄牛产业已经成为农牧民稳定脱贫的“金钥匙”,黄牛存栏数量达80万头。而为了避免贫困户因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而“望牛兴叹”,当地也精准施策,通过扶贫贷款、配套服务等多重保障,“花式”推动贫困人口养牛致富。

据了解,科左后旗将贫困户分为能贷能养、能贷不能养、能养不能贷和既不能养又不能贷四种,量身打造了不同的帮扶模式:对能贷款、能养牛、会养牛的给予贷款支持,并帮助建棚舍、建窖池,引导种植青贮,鼓励自繁自育自养;对能贷款但不能养的,鼓励利用贷款购牛,通过合作社合养、大户托养、亲友帮养等方式养牛;对能养不能贷的,通过协调企业、合作社、养殖大户和包联干部实行反担保贷款买牛或使用项目资金发放“扶贫牛”;对既不能养又不能贷的贫困户,由镇村统一帮助协调贷款和项目资金统一购牛,并委托合作社或养殖大户托管代养,贫困户享受分红。目前,全旗贫困户(含已脱贫户)养牛达到10.5万头,人均养牛2头。

养殖场中一头好奇的小牛

同时,当地还积极完善配套服务,扶持龙头企业,强化品牌建设、扶持引导、技术指导,使养牛效益可持续,帮助贫困群众养好牛。目前全旗已有黄牛产业重点龙头企业3家,标准化养殖场22家,建成年交易40万头以上的黄牛交易市场2个,为贫困户建设棚舍40万平方米、窖池10.5万立方米,免费提供青贮种子引导贫困群众种植青贮30万亩,“科尔沁”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全旗黄牛冷配率达到100%,母牛繁殖率提高到90%以上,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密度实现100%。

从饲料到餐桌:融合发展的肉牛全产业链带来更多机遇

从种植养育黄牛的纯天然绿色牧草、玉米,到繁育、饲养、交易、屠宰、加工黄牛,直到产出冷鲜肉、牛肉干、牛肉酱、牛蹄筋等令老饕垂涎三尺的美味,科左后旗演绎了一块好牛肉从牧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

内蒙古科尔沁牛业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从草原到餐桌”的科尔沁牛肉

近年来,科左后旗以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打造“中国黄牛第一旗”目标,着力打造安全、放心、健康、优质的肉牛全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据了解,当地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为主的“草牧业”,推行“粮改饲”,确保全年饲草料储备充足,并兼顾环境效益,从4月1日开始实行全年全域禁牧,还计划实施退耕还草工程10万亩。同时通过标准化养殖、技术推广、疫病防疫、禁牧舍饲、基础设施改造等措施,推进肉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坚持数质并重,夯实全产业链发展养殖基础。

通辽市科左后旗努古斯台标准化黄牛养殖小区入口

为加快传统养牛向现代化养牛发展进度,当地还加大创新力度,大力鼓励和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形成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目前肉牛养殖合作社已有870个,家庭农牧场45个。

在第二、三产业方面,当地全面做强全产业链发展龙头企业,在营销环节提升竞争力。包括推进科尔沁牛业满负荷生产,加快本富牧业、故城犇鑫食品有限公司肉羊肉牛屠宰加工项目建设,积极引进牛下货、牛血、牛骨、牛角等深加工企业,推进包头东宝集团与科牛合作骨胶项目落地,不断提高加工产品附加值。规范伊胡塔牛市、甘旗卡牛市两家肉牛交易市场,全旗肉牛年交易量达到60万头以上。

肥壮的黄牛在交易市场中等待交易

同时,当地还积极加快市场交易平台、电子交易平台、展销平台、物流配送中心建设,规范储运和配送管理,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加强冷链物流建设,促进线上线下销售,完善标准化肉牛质量全程可追溯体系,推进科尔沁黄牛原产地保护和品牌认证工作,发展和使用“科左后旗黄牛”等具有地方特色地理标识商标,不断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扩大科左后旗黄牛知名度和美誉度,开拓国内外市场。

经过数年奋斗,如今科左后旗已有1.06万户通过黄牛产业脱贫,占脱贫户的72%,黄牛产业已成为贫困群众增收的主渠道。

伊胡塔牛市内前来交易的人们围着小车购买食品饮料。据说在开市日,一上午光矿泉水就能卖出800-1000瓶。

更多图片,讲述通辽科左后旗的“牛”事儿:

科左后旗素有“黄牛之乡”美誉,出产的黄牛以膘情好、牛龄小、出肉率高、肉质细嫩著称

养殖场中健壮的黄牛

交易市场中,一头头黄牛膘肥体壮

采访团一行在牛市中采访

采访团一行在努古斯台嘎查白音淖尔小组黄牛养殖小区采访

(摄影:中国网记者 王金梅,摄像:杨子建)

查看原地址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