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礼”入藏国图 17世纪法文本《论语导读》首次展出
中国网 2020-11-05 11:26

1688年版法文本《论语导读》 弗朗索瓦•贝尼耶译

中国网11月5日讯 (记者 苏向东) 1688年版法文本《论语导读》4日正式入藏国家图书馆,这是该馆入藏的第一部完整的欧洲启蒙时期的外文著作手稿。据悉,这部珍贵手稿目前仅存两本,另一本存放在巴黎的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

当天,法文本《论语导读》典藏仪式暨展览开幕式在国家图书馆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法国驻华大使罗梁出席活动并致辞。

胡和平表示,此部法文本《论语导读》是2019年中法建交55周年之际由马克龙总统赠送习近平主席,入藏中国国家图书馆充分展示了习近平主席、中国政府对这份珍贵礼物的珍视和尊重,必将成为中法文化交流深入开展的有力见证。中国和法国是东西方两大文明的代表,两国文化所共有的开放性、包容性、多样性和创造性,使得彼此之间相互吸引、相互借鉴、互尊互信、互惠共容,成为推动世界文明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两国持续关注、深入研究彼此传统文化典籍,必将推动中法两大灿烂文明交流互鉴,拉近两国人民心与心的距离,真正实现更深层次的国相交、民相亲、心相通。

罗梁表示,法文本《论语导读》是历史上首部将一整套儒家经典翻译成法文的译著,一经问世便在法国掀起了一股崇尚中国思想的热潮,这本珍贵而独特的抄本今天被中国国家图书馆典藏,不仅凸显了其在文学以及文物领域的特殊价值,更成为法中两国数百年来联系交往的有力象征和见证。

国家图书馆馆长饶权表示,这部作为国礼的法文本《论语导读》,精妙而细腻地展现了源远流长的中法文化交流和历史悠久的中欧友好交往。它的入藏,对于丰富国家图书馆馆藏,支持学界开展中欧文明交流历史研究,帮助社会公众了解儒家思想的对外传播具有非常特殊的重要意义。

《中国哲学家孔子》 (比利时) 柏应理编 1687年印本

据介绍,17世纪,法国文化界开始关注儒家学说的完整内容。1687年,在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支持下,比利时人柏应理在巴黎正式出版了以拉丁文翻译的《中国哲学家孔子》一书,其中包括《大学》《中庸》和《论语》的拉丁文译文,是欧洲历史上出版的第一部系统的儒家经典译著。1688年,法国学者弗朗索瓦•贝尼耶以此为底本,为法国王室而作法文本《论语导读》,第一次用法文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扩大了《论语》的受众群体和阅读范围。这一时期,法国学界掀起了关注儒家思想和研究中国的热潮,许多启蒙学者,如伏尔泰、孟德斯鸠等都对儒家经典进行了独特的解读,影响了法国的哲学思想发展。

为让更多人了解这部《论语导读》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中法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意义,国家图书馆此次特别举办专题展览,同时展出《论语》在日本和朝鲜的刻本,以及17—19世纪的法文、意大利文、德文和英文译本,反映儒家经典当时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情况。

展品中包括贝尼耶《论语导读》翻译过程中参考的1687年拉丁文本《中国哲学家孔子》,也有与贝尼耶作品同时出版的佚名法文节译本《中国哲学家孔子的道德》,伦敦1783年出版的增补版法译本《中国哲学家孔子的道德》,1822年博洛尼亚出版的《中国哲学家孔子的道德》意大利文译本,德国汉学家花之安(Ernest Faber,1839—1899)在1872年在香港出版的德文译本,以及英国汉学家理雅各(James Legge,1815—1897)所译《中国经典》系列中的《论语》部分。

展览还展出了《伏尔泰全集(哲学辞典)》,以体现他对“论中国”词条中对孔子的推崇;《狄德罗全集》内则有以“中国”“中国哲学”两个词条对儒家思想基本概念和《论语》的语录节译,肯定了中国政治思想制度的合理性和儒家道德哲学的普世价值。

本次展览将向公众免费开放至12月6日。

查看原地址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