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京口区:创新城市基层党组织新形态,培树全区“红色初心”党建总品牌
创新中国 2019-09-29 15:27

9月24日,由江苏省镇江市委网信办指导的“网眼看镇江、发现新亮点”媒体行活动走入镇江市京口区,先后采访了正东路街道京口路中心社区、大市口街道米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四牌楼街道江一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深入了解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新变化和新亮点。随后,在京口区政府召开的座谈会上,京口区有关部门负责人向媒体记者介绍了社工职业体系建设情况以及社区治理的经验体会。

近年来,京口区按照镇江市委部署,顺应城市现代化治理新形势新要求,围绕街道社区党组织“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主责主业,率先开展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构建了体现新时代要求、有京口特色的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为全市面上推行积累了实践经验,打造了“京口样本”。

镇江市京口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赵晓文介绍说,创新城市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形态,培树全区“红色初心”党建总品牌,系统实施“三提升一示范”工程,把党建引领作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一条红线,接连3年实施区委“书记项目”,连续四届获评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唱响了“党建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时代强音。

京口路社区发挥“红色头雁”作用,让新市民适应城市生活

做好社区工作,关键在于让基层民众有获得感,社区工作者不仅要有“智商”还得有“情商”。

京口区京口路社区是涉农社区,所在地原来为京岘山村、星星村,下辖5个“城中村”和4个居民小区,2005年完成“村改居”,村民一下子变成新市民,许多人的身份变了,但是积累多年的生活习惯还停留在过去时,一些大事小情就如同一堆乱麻摊在社区,理不清、管不好,居民享受不到应有的服务。为解决这种问题,社区党委一班人在7各党支部170名党员中立下“让新市民过上美好的社区生活”的初心,主动把党组织建在物业公司和社会组织孵化器上,填补了主旨覆盖“空白点”;2008年起首创“组织联合建立、党员联合管理、服务联合参加、总院联合利用、环境联合治理、议事联合推进、矛盾联合化解、活动联合举办”的“八联”区域化党建模式,组件社区“大党委”,每月召开会议,决策社区建设和治理服务问题,从体制上加强党的领导。

京口路社区党委书记孟家园表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守初心,就如自己的名字一样,做梦都想把社区建设成美好家园。孟家园也是这样做的,他积极发挥“红色头雁”作用,创造性形成“三进、三听、六事”的“336”工作法,在“民生党建”工作品牌塑造上聚力用劲,将社区划分为11个网格,每名社区工作者担任专职网格长,建立网格党支部12个,健全“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道党小组”三级体系,推动党小组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确保服务“无盲区”“全覆盖”,实现社区从“忙事务”到“转服务”转型,网格从“治理单元”向“服务单元”转身。针对一些新市民还没有从“失地阴影”中走出来,没有心思参与社区建设的“窘境”,挨家挨户走访,一一回应解决群众的问题。2018年以来,已经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494件,办结率95%以上,初步构建起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社区治理服务体系。

米山社区“米服”党建品牌,打通沟通群众的“最后一米”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居民的“窗口”和“桥梁”;社区工作者(简称“社工”),奋战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服务群众的最前沿。

米山社区的原址是小米山茶场,坐落在象山乡的中部,因为上世纪50年代镇江军分区官兵曾在此开荒种植小米而得名。米山社区服务范围包括3个封闭式小区和4个敞开式小区,社区占地面积为2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达4万平方米,总户数2200户,总人数6千余人。社区党总支下辖4个党支部,共有党员98人。米山社区现有“双全”(全科+全能)社工5人,其中2名取得全国社会工作师职称,平均年龄34岁。

米山社区打造“米服”党建品牌

全体社工围绕为民服务,打造“米服”品牌。这里的“米”指的是服务群众零距离,“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服务水平“小、细、专”,服务内容更贴心。“服”指的是“三服务”,为党员、群众、企业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米山社区党总支书记盛晓芳介绍,围绕“米服”党建品牌,社区成立了“米服”八队,即“米剪”“米乐”“米宝”“米聊”“米法”“米环”“米议”“米网”),以项目化形式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收到辖区居民的欢迎和好评。

比如,社区中活跃的“网格长”,说的是“米网”志愿者米山社区九里街原支部书记邹宜舜。“有困难找老邹帮忙,我们放心!”已成为居民群众的口头禅。每听到此言,邹宜舜总是微笑着说,“群众信任我,我开心,我乐意为他们服务。”老邹退休前是名技术员,退休后的他利用掌握的各种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长期为居民群众服务、排忧解难。再如,“米剪”志愿者蒋来贵,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共议,用理发手艺帮助需要的弱势群体。去年他正式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今年已经参加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

米山社区中的这么多“米服”志愿者,他们无时不刻彰显着爱的奉献、以微小服务他人,一直在用身边事感动着身边人。近年来,该社区先后获得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江苏省文明社区、江苏省和谐示范社区、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江苏省廉政文化示范社区、江苏省绿色社区、江苏省节水型小区等荣誉称号。

四牌楼街道江一社区完善工作机制,社区党建由“独角戏”变为“大合唱”

社区服务水平提升了,社区才能建设成和谐有序、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

四牌楼街道江一社区党建工作获得好评

四牌楼街道江滨新村第一社区隶属于京口区四牌楼街道,社区总面积0.35平方公里,服务居民约5000户,2万人。社区党委成立于2005年4月,现有党员595名,下设13个党支部。社区现有工作人员10人,已纳入社工职业体系7人,其中正职岗11级1人,副职岗13级1人,工作人员岗11级1人,8级1人,5级2人,3级1人。

图为四牌楼街道江一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京口区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的一部分,就体现在“待遇留人”方面。陈琪是京口区四牌楼街道江一社区老社工,1999年刚入职时他每月工资只有200元,而随着去年京口区出台了“三岗十八级”的薪酬体系,现在他一年工资是6.7万元。

江滨新村第一社区党委率先实施“网格+网络”服务模式,探索“互联网+”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应用,建设“两网”智能管理服务平台,夯实网格基础,完善服务体系,构建起10分钟生活圈。成立江一社区居民自治理事会,带领居民参与自治,实行“民事、民议、民管、民办”的基层民主管理;建成京口区“社工之家”,举办社工沙龙、展示社工风采、弘扬社工文化。社区通过完善“大党委”工作机制,整合社会资源,与辖区内外13家单位党组织签订共建合作协议书,让社区党建由“独角戏”变为了“大合唱”。该社区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中华诗教先进单位等称号。

京口区不断创新基层工作,党建工作让城市和社区生活更美好

2018年年初,镇江市京口区在全省率先试点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出台“1+6”系列文件,打造“双全”(全科+全能)职业名片,建立“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形成了“六有六化”的改革创新路径,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新路子。

京口区政府举行的座谈会

今年4月,江苏省省委书记娄勤俭在镇江调研时,对京口区创新社工职业体系建设的各种鲜活做法表示肯定,要求通过改革创新,让社工更有生活保障、更有社会荣誉、更有工作激情,从而更好地服务广大居民,不断提升百姓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江苏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郭文奇评价京口社工职业体系建设时说,这项工作在全省是“领跑式”创新。中组部城市基层党建调研组认为,京口区基层党建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知居民情、得群众心。京口区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的完善彰显了党建对社区治理的有效引领。京口区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到2020年将使社区工作者系统化管理、专业化培养、职业化发展体系基本完善,社区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和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显著提高,社区治理和服务质效大幅提升,社区居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增强。

镇江市委网信办主任翟胜勇在座谈会上表示,媒体记者到基层来调研采访,就是要把“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镇江故事”讲好、写活、拍美,发现新变化和新亮点。京口区“京口样本”诠释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即党建工作让城市和社区生活更美好。

在座谈会上,京口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赵晓文谈到,当下要树立好价值取向,立足于构建一条切实可行的职业发展路径,建设一支高素质职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水平。为此,京口区确立了“三个让”的价值追求:让社工的光荣和梦想在新时代精彩绽放、让社区的治理和服务在新时代更有质量、让居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时代变成真实模样,努力唱响“党建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时代强音,不断厚植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王座桥)

查看原地址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