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东盟合作十大新闻”正式揭晓
中国网 2022-01-07 20:28

中国网1月7日讯 日前,由《中国东盟报道》杂志、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发展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评选的“2021中国-东盟合作十大新闻”正式揭晓。

经过认真严肃的评选,最终评选出中国与东盟多个领域的年度十大新闻,它们分别是:习近平主席出席并主持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命运与共擘画未来;中国东盟关系升级,惠及地区与全球;第24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成功举行,全方位合作进一步深化;东盟瞩目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高度评价中国共产党百年成就与贡献;共同抗击疫情,加速落实“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合作倡议”;中老铁路正式通车,互联互通全面提速;双边贸易额再创历史新高,自贸协定前景广阔;经济合作创新发展,数字经济、蓝色经济、绿色经济合作潜力巨大;人文交流走深走实,推进民心相通更上一层楼;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合作年成果丰富,助推双方关系行稳致远。

2021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东盟是中国的近邻和重要合作伙伴,自1991年双方建立对话关系以来,中国-东盟关系实现了快速发展,现已互相成为最大规模的贸易伙伴、最具活力的合作伙伴、最富内涵的战略伙伴。2021年11月,习近平主席亲自出席并主持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总结中国东盟关系30年发展成就和经验,正式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充分表明中方高度重视发展中国-东盟关系,也为未来双边关系实现新的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

评选结果揭晓前夕,主办单位还邀请多位专家学者对入选新闻进行了点评。专家们对中国-东盟关系在2021年的发展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中方-东盟关系在30周年纪念峰会重要共识的指引下,不断深化各层级、各领域对话合作,走出了一条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正确道路,也将为促进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东盟合作十大新闻”是由国内多家与东盟相关的媒体、高校、传播机构等单位联合进行的年度新闻评选活动,2021年1月进行了首次评选,今后将在每年的岁末年初持续进行评选活动。

附:

2021中国—东盟合作十大新闻

2021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30年来,中国与东盟关系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21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阴影依旧笼罩全球的背景下,中国与东盟进一步加强合作,同舟共济,书写了共同繁荣发展的新篇章。岁末年初,《中国东盟报道》杂志、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发展中心等机构邀请多位专家学者点评2021年中国—东盟合作十大新闻,回顾这一年的重大新闻事件,共同见证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光辉历程。

一、习近平主席出席并主持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命运与共擘画未来

11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并主持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发表题为《命运与共 共建家园》的重要讲话。这是今年我国最重大的周边外交行动,也是习近平主席首次同东盟国家领导人举行集体会晤。习近平指出,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年来,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中国和东盟走出一条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光明大道,迈向日益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为推动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专家点评:(刘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30年来,中国和东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相互成就,创造了东亚经济腾飞的奇迹,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中国东盟合作的成就,得益于双方地缘相近、人文相通得天独厚的条件,更离不开中国东盟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作出正确历史选择。一是相互尊重,坚守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二是合作共赢,走和平发展道路;三是守望相助,践行亲诚惠容理念;四是包容互鉴,共建开放的区域主义。经过30年的发展和积累,中国东盟赋予双方关系新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开启“全面战略伙伴”新阶段。中国东盟将把握时代大势,排除各种干扰,同享发展机遇,携手前行,共建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家园,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二、中国东盟关系升级,惠及地区与全球

在11月22日上午举行的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宣布建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是双方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将为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专家点评:(郭延军,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表明双方政治互信达到了新的高度。30年来,地区和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双方始终牢牢把握历史正确方向,维护地区稳定、推动地区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初心夙愿从未动摇。得益于此,双方全方位、各领域的务实合作不但为本地区人民带来了真实可见的获得感,而且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可供参考借鉴的成功模式。中国—东盟合作早已超越双边关系而具有了地区和全球意义,必将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推动地区治理、促进世界多极化发展等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与东盟的成功经验充分证明,相互尊重、包容互鉴、守望相助、互利共赢的国家间相处之道不但没有过时,反而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感召力。

三、第24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成功举行,全方位合作进一步深化

10月26日,李克强总理出席第24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并发表讲话。李克强指出,中国将在开放中同包括东盟在内的世界各国深化友好互利合作,并就下阶段中国东盟合作提出六点建议:一是共筑健康防线;二是深化经济融合;三是推动包容发展;四是坚持创新驱动;五是拓展绿色合作;六是夯实民意基础。

专家点评:(翟崑,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成功举行,标志着双方合作将继续多点开花。卫生健康领域,中国将东盟作为抗击疫情合作首要伙伴,将在科技、能力建设方面助推双方后疫情时代卫生合作。经济领域,RCEP生效将推动形成开放型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推动释放中国—东盟合作潜力。双方将在构建蓝色经济新领域、国际发展合作、绿色发展等方面有新的发展和突破。人文领域,双方有望在教育领域实现新突破,高层和民间共促“软联通”和“心联通”建设。中国与东盟在后疫情时代将继续守望相助、携手共进,共同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

四、东盟瞩目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高度评价中国共产党百年成就与贡献

7月1日,东盟秘书长林玉辉致函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林玉辉在贺信中指出,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不断引领中国和中国人民在民族独立和国家发展事业中取得伟大成就。在中国共产党外交政策引领下,中国也成为东盟最具实质性和最有活力的对话伙伴之一,双方正致力于进一步加强互利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

专家点评:(林永亮,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处长、研究员)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国际社会纷纷来电来函,祝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取得了辉煌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成功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亚洲、对世界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全面深入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强调坚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中国同东盟国家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彼此间深入开展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加强互学互鉴,必将助力双方不断优化完善各自发展道路,既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亚洲贡献。

五、共同抗击疫情,加速落实“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合作倡议”

中国高度重视与东盟国家的卫生合作。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时表示,中方愿启动“中国东盟健康之盾”合作倡议,包括再向东盟国家提供1.5亿剂新冠疫苗无偿援助,助力地区国家提高接种率;再向东盟抗疫基金追加500万美元,加大疫苗联合生产和技术转让,开展关键药物研发合作,提升东盟自主保障水平;帮助东盟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等多项合作内容。

专家点评:(乔友林,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特聘教授)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给东盟国家乃至全球人民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灾难。我国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结合我国国情,利用强大的疫苗、核酸检测和现代通讯科技实力,不但成功地控制了国内疫情,也积极与国际同行分享中国学者的智慧和经验,帮助东盟国家抗疫,用实际行动履行推进国际抗疫合作和促进健康公平的大国责任。截至2021年12月,中国已向东盟国家提供近6亿剂疫苗。中国—东盟将继续秉持实现地区经济复苏和共同发展的宗旨,团结合作,共建中国—东盟卫生健康共同体。

六、中老铁路正式通车,互联互通全面提速

12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与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举行视频会晤,并以视频连线形式共同见证中老铁路通车。中老铁路的通车为中老建交6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此外,中国—东盟互联互通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印尼雅万高铁全线最大跨度连续梁安全精准合龙,首趟“长沙—河内”东盟国际货运班列开行等。

专家点评:(卢光盛,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周边外交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中老铁路是“一带一路”、中老友谊的标志性工程,它的开通将为加快建成中老经济走廊、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推动力,也将有助于老挝从“陆锁国”到“陆联国”夙愿的达成,对推动老挝经济社会发展及湄公河地区的互联互通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目前,中老铁路已经开通运营满月,老挝人民给予了高度、积极的评价,希望带来更多的中国游客,也盼望能早日到中国来旅游。展望未来,中老铁路应进一步向南延伸,联通老挝首都万象到泰国首都曼谷,通过中老泰铁路及连接中欧班列,东南亚和中国市场乃至欧洲市场的互联互通逐渐成型,“泛亚铁路”的宏伟构想渐行渐近。

七、双边贸易额再创历史新高,自贸协定前景广阔

2021年前11个月,双方贸易额已达7895.3亿美元,同比增长29.8%,全年将再创历史新高。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总投资额超3000亿元,较上届增长13.7%,签约项目总投资额创历届之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中柬自贸协议将于2022年1月1日开始生效,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将踏上快车道,这对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稳定全球经济具有标志性意义。

专家点评:(王玉主,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区域合作研究室主任,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院长、教授)

2021年,双边贸易在疫情肆虐下保持快速增长,显示了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巨大潜力。2022年1月1日,RCEP在中国及部分东盟国家之间开始实施,这将给“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的中国东盟合作注入新的活力。很多观察者都认为,RCEP协议的实施将推动亚太地区新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形成,中国东盟都将是受益者。但我们展望美好合作前景的同时,也应注意大国博弈、特别是美国对中国遏制战略的实施可能给中国东盟合作带来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继续坚定支持东盟发挥地区合作中心地位的立场尤其值得赞许,其对中国东盟合作的意义也值得关注。

八、经济合作创新发展,数字经济、蓝色经济、绿色经济合作潜力巨大

中国东盟各种新的经济形态层出不穷,双边经贸合作的技术含金量显著提升。数字经济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蓝色经济伙伴关系共识增多,海洋合作方兴未艾;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合作动力强劲。

专家点评:(竺彩华,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教授)

2021年,以移动支付、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展现出强劲活力和韧性,成为带动中国东盟贸易快速增长的新动力。中国东盟继续推动探讨建立蓝色经济伙伴关系,致力于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随着RCEP生效,双方在农业(绿色经济)领域的合作空间也进一步提升,有关国家在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基础上,进一步作出了零关税农产品进口承诺,同时还对农业种植、畜牧饲养及产品加工作出了较高的开放承诺。正是由于双方不断创新推动经济合作和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发展环境,为中国和东盟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促成了“东升西降”的国际经济格局。

九、人文交流走深走实,推进民心相通更上一层楼

2021年,中国与东盟克服了新冠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举办了丰富多彩的人文交流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民心相通的新水平。中国—东盟文化旅游活动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中国—东盟青年营、中国—东盟友好合作主题短视频大赛等多项活动为中国和东盟各国民众加深互相了解提供了更多机会,人文交流逐步走深走实。

专家点评:(杨悦,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

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对各国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但中国与东盟仍旧保持人文交流不断线,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智库、媒体、青年、体育等领域线下线上交流持续升温、成果显著。2021年,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呈现紧扣时代背景、顶层机制设计、突出以人为本、交流创新发展的特征,为促进双方人民相知、相融、相亲,筑牢双方关系的第三根支柱做出了重要贡献。未来,中国—东盟教育高官会晤机制的建立、中国—东盟菁英奖学金名额的增加、2022北京冬奥会的举办、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合作倡议的落实、中方对中国—东盟合作基金的继续增资等举措将进一步助力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合作。

十、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合作年成果丰富,助推双方关系行稳致远

2021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合作年旨在加强双方加强在生态环保、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减贫等领域合作,为本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多方面有利条件。合作年活动内容丰富,包括中国—东盟环境合作周、中国—东盟气候投融资对话、中国—东盟区域红树林保护实践研讨会等20余项活动。

专家点评:(李霞,中国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处长、教授级高工)

东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发展中国家联盟之一,中国则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双方均是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践行者和贡献者。30年来,东盟与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治理海洋垃圾等全球和区域环境议题上具有共同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本区域更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影响最敏感和最脆弱的地区,人类高度依存的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在全球呼吁携手应对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协同保护的时代强音下,中国与东盟开展低碳与绿色发展合作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区域责任。我们欣喜地看到2022年将作为2021年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年的延伸,期待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合作注入新动力。

查看原地址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