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赏花,七月品果”说的正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桃,在这盛夏酷暑,桃子成熟的季节,上海建桥学院的“桃文化”小队,通过问卷、访谈、实地调研等形式,调研了以桃种植为主打的青村镇、阳山县、宣郢村等地,探究村镇在进行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产业升级路径和方法,发现并揭示其中的困难和瓶颈,探索乡村的发展之路。
吴房村以其最有名的桃子品种“黄桃”而闻名。建桥学院的以曹琪悦为核心的学生团队参观了当地的黄桃种植园、田心农创市集等地。那里的桃树生长茂盛,甚至在空气中也弥漫着黄桃的果香,但也存在着一些诸如基础设施不完善、社区参与度较低的情况,而且为了确保黄桃的口感、甜度,对于地理位置、气候和土壤也有着特殊要求。为改善当前问题,团队提出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景点商铺互利共赢,联动吴房村休闲商铺等解决方案,例如,商铺之间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品鉴会、主题市集的特色活动等。
与吴房村类似,宣郢村有名的“桃胶”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当前短视频、直播电商的市场非常庞大,团队为此策划了专门的直播活动,以桃文化为出发点,为观众展示桃胶的使用方法、桃胶的收集技巧等,为当地的产品拓宽了销售潜力。在多数学生休假的暑期中,建桥“桃文化”小队马不停蹄地走访调研、为桃文化的推广出谋划策,形成了丰富的成果,他们的乡旅品牌营销直播方案受到了当地政府的认可,还搭建了自己的公众号、小红书等媒体平台,真正做到了在乡村农旅发展之路探索创新,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除了“乡村振兴”,“一江一河”这四个字眼也是国家当前的重点战略目标。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黄浦江和苏州河(吴淞江)是上海的母亲河,见证了上海的伟大变迁。黄浦江作为上海繁荣起来的枢纽,对当地的水质环境的关注和呵护,是每个人民应尽的使命。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调研小组通过切实的行动与交流访谈,致力于提高公众对水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并鼓励更多人共同参与其中。
龚心懿是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她与团队曾赴浦江之首、徐汇滨江、青森林公园和吴淞口等7个水质检测点,分段分区地采集水样。团队从水质维度、水面垃圾维度、船运废弃物维度三个方向,结合全市259个水质考核评价全面分析了黄浦江水生态现状,发现黄浦江治理效果良好,且有明显的分段趋势,重点更多的放在江面市容市貌维护,船运污染废弃物集中回收处理等工作上。通过学院院长陈立婧等教师的指导,调研团还与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水上管理处处长进行了深入交流,从中更深入地了解了黄浦江的过往事迹以及市水管处的工作职责。这次交流也使团队对市水管处日常工作、部门协作和应对突发情况有了更切身的体会。
“饮浦江水,思生态源”这是一种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追求。调研小组在实践中经过实地采样、一场场的交流座谈、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得出的水质结果获得了专业机构的认可,也为黄浦江现行治理政策献出了“打捞作业安排、增效工艺设备”等独到的建议,为守护好这条城市生命线贡献着自己的青年力量。
同来自农林学院的调研小组,“知行·长三角”团队则把暑期的实践调研方向聚焦在了G60科创走廊,探索大学生助力城市发展路径。他们深入到G60科创走廊以及G60科创走廊规划展示馆,了解到松江区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策源地,重点产业领域包括互联网、人工智能和科技创新,这些都是未来面向全球引进优秀创新创业“团队+项目”的重点领域。
在酷日当头的盛夏,团队还分别在校园内、周边大学城发放调研问卷,但是从近五百余人的数据中,他们发现无论是本校大学生还是周边高校学生对松江区新产业、新技术和新领域的知识以及相关政策了解相对不足,导致毕业时放弃了留在松江工作的念头,也影响了本地工作机会的吸引力。
G60科创走廊沿线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是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宝贵实践地,这对一些想要解决就业问题的学生其实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团队认为,政府需要加强引导作用,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同时,建立健全见习实习政策体系,确保政策能够满足毕业生的需求,除此之外还要加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与松江大学城及其他院校的宣传。希望通过项目的开展,同时也作为松江的一份子,团队希望深入了解大学生在助力城市发展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大学生的青春力量将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为G60科创走廊的繁荣发展注入持久的活力。
暑期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是休息的假期,也可以是用来实践的黄金时间。但是对于许多家长来说,最头疼的也往往是暑假:假期孩子无人看管怎么办?孩子耗费了学习的光阴怎么办?
为此,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团队,在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倪娜、团总支书记赵繁、实训教师马海洋的带领下,走进奉城镇企业开展“机深智远,数字筑梦”的暑期实践活动。该次科普教育面向职工子女,以沉浸式互动体验让孩子们感受浓厚科技氛围,“营养”过暑假。
3D打印技术、机械臂的构造、一辆机甲车的运行原理、操纵路线……这些当前正火热发展的智能机器人技术,都可以在“机深智远,数字筑梦”的现场课堂看到。通过理论知识传授、小组互动体验、结合真实的设备实操体验,让在假期里没有家长陪伴的职工子女感受到机器人科普体验“触手可及”,体验科技创新的乐趣,激发他们对科技的兴趣和热爱。
这次为期两个多月的科普教育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累计授课达到48课时,收获了学校领导和奉城镇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收获了当地委员会的表扬信,肯定了学生团队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学校也与奉城镇签署了区域化党建共建协议书,进一步加强了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关系。
科普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传递科技的力量和播撒科技的种子,让远郊地区的青少年可以更好地融入和参与全球科技创新的浪潮,在课堂中不仅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培养了创新思维、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素质将成为他们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做出积极贡献,点亮少年强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