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观】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实事求是,诚意满满
中国网 2020-05-23 11:34

中国网讯 5月2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2019年和今年以来政府的工作进行全面回顾,肯定了以往的成绩,同时也实事求是地指出新冠疫情对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可能存在的冲击。《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而对就业和民生的预期目标作了适当调整,字里行间渗透着政府对于疫情冲击下“六稳”、“六保”工作的高度重视。《报告》强调,要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扩大财政支出,同时还强调中央政府带头、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可谓诚意满满。植信投资研究院根据《报告》,整理如下要点点评,供参考。

一、实事求是,不设经济增速具体目标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一方面是因为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各项不确定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虽然中国较早走出疫情,生产、需求得到了较好的恢复,但是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依然较大,这使得中国经济今年的增长可能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局面。今年要努力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最终的达成可能与预期之间会有一段距离,但也不能完全排除今年可以基本达成目标的可能,关键还是要看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程度。不设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体现了政府对总体目标考量上的审慎,使得后续政策可以相机抉择。而另一方面,不设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也为疫情后缓解、恢复和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腾出了更多的空间。《报告》认为,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

二、财政赤字留有空间,大力度支持地方财政

《报告》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从总量上来看,似乎低于市场预期。然而,应该注意到的是在特殊时期做了特殊安排。中央通过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将新增的国债融资全部发放至地方基层,此举印证了日前市场一直在讨论的“中央财政加杠杆”的应对疫情冲击的方案。同时,从《报告》中可以看出,政府正在积极努力盘活已有的财政资源,特别是中央带头承诺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并压减50%以上非急需非刚性支出费用,以此要求各级财政大力提质增效,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而从赤字率安排上来看,“3.6%以上”给出的是赤字率的下限,此举应该是为后续的财政支出留有空间。如果全球疫情失控,未来不确定性变成确定性的负面冲击,那么还需要加大财政支出的力度。《报告》对财政赤字率给出了下限,因为还需要保存“弹药”,以备非常有可能的不时之需。另一方面,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 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同时提高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再考虑到中央特别转移支付的2万亿,今年中央对于地方财政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

三、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积极配合国债发行

《报告》对货币政策的指示基本符合植信投资研究院4月月报的预测。此前,市场一度认为,货币政策刺激空间已经不大,央行很有可能就此“踩刹车”。而从《报告》的表述来看,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说明货币政策仍将继续逆向调节,货币政策还没有到踩刹车的时候。当前,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为12.5%,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为9.5%,银行业的综合加权存款准备金率约为10.4%。存款准备金率每普降一个百分点,约可释放长期资金约2万亿。考虑到发行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都需要商业银行来购买,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增加银行可用资金,支持财政发债。同时,《报告》对于利率的要求也非常明确,要推动利率继续下行。现阶段推动社会融资成本下降,主要是要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货币政策会在商业银行的负债端降低成本上下功夫。未来,央行可能继续下调MLF、逆回购、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工具利率,引导LPR等融资利率下行。必要时,也不能排除下调存款基准利率以缓解商业银行成本压力的可能。

四、新老基建同步发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

《报告》指出今年将扩大内需,重在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快信息现代化建设。从去年的培育、发展市场到今年投资落到实处,新基建将为托底经济提供新动能。 《报告》提出要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与去年相比,增加了城镇旧区改造的要求,明确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向符合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城市建设迈进。传统基建重大工程方面并为如去年般设置具体投资额,但增加了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1000亿元额度。总体而言,2020年基建将提速。

从《报告》来看,房地产市场调控基调依旧是“房住不炒”,但建设用地制度改革将助力房地产行业向健康发展道路前行。《报告》在2020年工作任务部分中,新增了“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赋予省级政府建设用地更大自主权”,该内容也在《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此举乃增量改革,也是首次在政府报告中提及,对国内房地产市场将产生巨大和深远的影响。预计大城市和重点城市群将会获得较过去更多的土地配置指标,因城施策政策意图逐步体现,对应房地产行业占当地GDP的比重可能上升,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五、以“六稳”和“六保”为主线,发挥消费的主要拉动作用

报告指出,2020年我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要更多。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大宗商品市场动荡。国内消费、投资、出口下滑,就业压力显著加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凸显。

面对困难,下一阶段我国将加大“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和“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的工作力度,通过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消费回升,同时提高投资的有效性,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优化。

政府工作报告肯定了我国在2019年经济结构和区域布局方面取得的成绩,其中消费对于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从上一年度的“进一步增强”到今年的“主要拉动作用”,作用和地位有了明显提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1649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0%)。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72260亿元,增长9.0%。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消费部分特别强调了“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来提高居民的消费意愿和能力。在保就业方面,不仅要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推动降低电价、宽带等生产经营成本,同时也强调了要加强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以及对重点群体如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的特别支持。另一方面,国家将通过脱贫攻坚行动、上调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等举措,提升重点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品,让更多人有能力、有信心消费,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在提升消费需求的同时,国家也将通过投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等方式,培育新的消费领域。报告指出,国家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债券3.75万亿元,重点支持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等新性基础设施,激发新需求、助力产业升级。另一方面,通过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培育新型城镇的服务性功能,让偏远地区的居民更多到城镇消费,也能让产品通过新型城镇作为中转。通过新型物流产业传递到更多的农村地区,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

点评撰写团队

连平教授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

邓志超博士 植信投资研究院秘书长

马泓硕士 植信投资高级研究员

张秉文硕士 植信投资资深研究员

许珂硕士 植信投资学术秘书

查看原地址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